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雾里游江郎     
初闻"江郎山"三字,脑海中立刻跳出"江郎才尽"的成语。虽然南朝的江淹只因梦中归还了五色笔,而才思枯竭,诗文逊色,但我们还是联系到了自身,而生疑惑:上了江郎山,是否也会江郎才尽呢!但随即就否定了此谬论,我原本就无才,又何来才尽之说,何况我是一名女子,"江郎"与我无关了。于是,便释然了,何不就做那一滴随波逐流的水,顺势而行。秋冬出游,难免天不作美,走下车,还下着小雨。但雨又不似雨,倒像是雪,轻轻灵灵地从天上飘下,慢慢悠悠地坠于发间。于人,不惊不扰,像天籁之音的淡淡吟唱,只是作为一个背景,人知或不知,它都依然我行我素。可怜了那些粗莽之人,未能察觉,而错过了这天赐神曲。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多写悲怨哀愁 ,江淹的诗作在这一方面很有代表性。但长期以来 ,人们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江淹在诗中展现的情感世界 ,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是 :在政治失意的悲剧性心理基础上 ,通过时间、空间的双重角度建构 ,交织着政治与生命双重悲剧感的一个悲怨世界。而江淹的擅写悲怨 ,亦是导致他后期“才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南朝文坛存在着许多“才尽”现象。这些“才尽”现象从本质上反映着南朝文学由元嘉体到永明体再向宫体过渡的“新变”历程,更深刻地揭示出畸形的南朝文风。南朝文学的“新变”和畸形的文风,这两种力量的合力,促使南朝文学逐渐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这种形式主义的文风一直延续到初唐。  相似文献   
4.
"江郎才尽"一直是一个很有意味的话题,历来学者对其才尽与否、才尽时间、才尽原因等都作了大量的考证和辨析,却忽略了今天它是作为一个文学典故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文章从它作为一个文学典故出发,来看其与历史考证的关系。可以说,才尽与否的问题未获得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研究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通过分析发现,随着论述者主观立场的不同,江淹之才尽亦可,未尽亦可,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有不少有意思的人物,常常被编入遭贬损的行列,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就是其中一例。江郎才尽这一带有贬义的成语,1500多年来就一直陪伴着他。这个倒霉的江淹,自幼勤奋好学,6岁能诗,18岁己熟背五经,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其才华横溢,被誉为千古奇文。只可惜,中年的江淹突然罢笔,落了个江郎才尽的名  相似文献   
6.
江淹,是我国南北朝时南朝的著名作家。在“江郎才尽”的传说中,江郎因得笔而才华横溢,妙笔生华,名声大噪,又因失笔而一夜之间才华尽失,笔不成文。不过,当我们拨开神话传说的迷雾,认真考究历史的真相,却可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同而真正的根由,那就是作者人生地位的变迁和文坛潮流的变化以及持有的不同文学观点所导致的作者罢笔休作。  相似文献   
7.
语丝     
当我在一个恶人身上发现一个美德,我就原谅了他的一千件恶行。当我在一个善人身上发现一个伪善.我决不肯因为他的一千件善行而原谅他的一个伪善。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计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