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学校扶智城市相对贫困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有助于阻断城市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通过对发达N市外来务工子弟学校部分家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校扶智城市相对贫困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以及教师进行家庭指导的基本状况,发现学校在指导相对贫困家庭教育方面缺乏因家施导、指导频率较低、指导形式与方法单一、教师的指导水平不高。学校需要加强扶智相对贫困家庭教育的针对性,拓展指导相对贫困家庭教育的视野,指导家长的形式要多样化、方法现代化、内容多元化,同时要重视提升教师指导相对贫困家庭教育的素养与技能。  相似文献   
3.
4.
乡村精准扶智供需联动模式借助5G、大数据、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汇聚供需信息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形成由需求主体、供给主体与管理主体组成的"三位一体"精准扶智共同体,实现供需之间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共促,推动扶智资源的精准化与高效化配置,从而促使扶智模式由粗放型向精准化的范式变革.乡村精准扶智供需联动模式由理论构想转变为社会现实,需要建立精准扶智的统筹协调机制、打造供需联动的网络平台、确保供需信息采集的精准识别、强化供需联动的精细管理以及提供保障机制等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5.
6.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硬任务。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柳艺  吴敏  杨莹 《科教文汇》2023,(23):37-40
该文以“精准扶贫”理念为指导,从精神励志、能力培养和实践平台构建三方面入手,尝试构建高校院系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为检验体系成效,选取部分学生参与项目实践,结果表明,项目的实施对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型资助体系在资助育人工作上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帮扶力度,学生资助工作在扶贫攻坚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业能力水平不同,部分受助学生缺乏自尊自强的品质,或在个人成长上缺乏清晰的要求和定位。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案例,探讨了处理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了对受助学生开展"扶智""扶志"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推进薄弱学校改进,建设乡村教育高质量体系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时代要义。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薄弱学校建设问题,并在不同时期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的建设方案。这一建设过程有着清晰的理性逻辑,主要体现为战略逻辑从教育均衡发展转向乡村教育强国;目标逻辑从优化办学条件转向激发办学活力;实践逻辑从政府帮扶补偿转向协同式内生发展。未来应继续做好相关政策的宏观设计与统筹规划,通过实施西部薄弱学校“扶智工程”系列政策提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办学管理能力、团队专业发展能力,强化教师乡村教育情怀,进而推动西部乡村教育高质量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构建教育数字化平台,既与国家教育精准扶贫扶智的理念相融合,又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文章以西藏林芝巴河中心小学为例,以中山市实验小学数学科组"1+1"校际结对帮扶为契机,探索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扶智的路径,进而打造"相互合作、互促成长、低能高效、实现共赢"的新时期精准帮扶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文章从教育数字化的概念着手,分析运用教育数字化助力巴河中心小学扶贫扶智的必要性,探索适合藏区远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框架体系,旨在为促进教育数字化项目的推广与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