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57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1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2.
格里格所作钢琴抒性小品集感受与想象于一身,浓笔淡墨,恣意洒泼描绘了一幅充满乡情乡音的北欧纯朴音画,而极富创意的多种和声手法则为音画添上了风情各异的色彩,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格里格挚爱自己民族,祖国的情感,也反映了格里格不同于肖邦等前辈作曲家的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3.
4.
论新闻报道语体研究的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艳君 《新闻界》2006,(5):38-39
一语言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随着语言的发展,各种语言手段的功能区分也越来越细。如语言中最活跃的词汇手段,在每种发达的语言里都有着丰富的同义词语系列,他们各有分工。而各种语法手段,构词类型、词形变化、句子类型也都各有其表达功能。这种功能分工就是语体色  相似文献   
5.
北岛的诗歌反映了文革时期的青年从迷惘到觉醒的心声;其表现手法并非刻意变形,只因生活畸形;其艺术风格则具有岩石般冷峻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6.
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发挥新奇丰富的想象,调动比喻,拟人等手法,精细生动地描写了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和妩媚的持征,营造出美妙生动的意境,从而洞察到生命的本质,而作者的情感从始至终都体现出一种含蓄深沉。  相似文献   
7.
唐人抒情绝句大量表现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感情,而且能在艺术上别出心裁,各具特色。或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入手抒情,景触情生、情景交融;或借想象与梦境抒情,使感情的表达意蕴深沉;或以场景和细节描写抒情,形象生动、笔底传神;或运用反跌与双绾手法抒情,使之深婉委曲、含蕴不尽,这正是唐人抒情绝句历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朱英贵 《都江学刊》2001,13(3):38-47
本从汉语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语境和语体的内部分类,及其在汉语表达中的作用,分为上下两篇,此为上篇,就两类语境和四类口头语体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广播剧是一种听觉艺术,听众只能凭听觉欣赏,以获得审美享受。一部好的广播剧除了剧中人物对话,独自外,还必须合理运用音乐。音响。解说等创作手段来协调整个剧情演绎的节奏和气氛。本文结合笔者编导的《瞬间》(先后荣获98年度浙江省广播文艺奖二等奖,浙江省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98年度中国广播剧奖二等奖)和《玻璃心》(荣获2000年度浙江省广播文艺奖二等奖),谈谈对广播剧抒情本质的把握和审美空间的开掘。  相似文献   
10.
叙述抒情有三种情形,其特点各异:一种是文章的情调比较冷峻,而感情非常浓烈,此时作者往往采用叙述的方式抒情;一种是叙述的文字是为升华主题、抒发情感做的铺垫,也可以说是向读者交待的感情认识内容;一种是叙述深深回味的某件难忘的事情,此事入心又不宜渲染,情感清淡深刻而不须浓烈地抒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