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古名赋《滕王阁序》因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垂不朽矣”,千百年来,此联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王勃在描写登楼远眺之景时,选择了“最富有孕育性的那一顷刻”,人们正是在“前前后后都可以从这一顷刻得到最清楚的理解”(莱辛《拉奥孔》)处进行赏析,认为它描绘了一幅优美之景。笔者认为,此联强大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抒发了真挚的感情,使读者如同看到了诗人自身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1506年1月14日,在罗马提图斯浴室附近的葡萄园中发现了一座公元前2世纪的雕塑,作品中的3个人物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因此称为“拉奥孔群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启蒙运动的背景下,莱辛在《拉奥孔》中阐述的美学思想渗透着深刻的人本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诗与画在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中表现出各自的差异,这种差异在莱辛的《拉奥孔》提出的诗画"一顷刻"这一同形异质的时空概念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他认为造形艺术以静态的形式暗示一个过程,静态的物质形式要求绘画展现给人们的只是动作的某一阶段的某"一顷刻";而诗则揭示运动的全过程。因此,绘画应该选择情节发展到顶之前的那个"最富有孕育性的顷刻"。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论“失语症”提出良久,但迄今缺乏具体的个案分析;这一问题虽是在比较文学背景下被提出的,却缺少本学科的反思。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中的一些经典,例如钱锺书的《读(拉奥孔)》,实际上在本体论和话语学两个层面上已经“失语”。如此缺乏批判性的对西方文论的隐性顺从,将使中国比较文学沦为“东方学”的话语工具。  相似文献   
6.
莱辛的《拉奥孔》没有看出欣赏者对诗画的接受方式在本质上的一致性。由眼观物,由耳听声,只不过是人在感知事物的表象,最终这些形与声都得经过人脑的整合,而人脑的整合也即想象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创始人,莱辛在其著作《拉奥孔》中鲜明地提出了"诗画异质"观点,开拓了美学发展的新阶段。本文将从《拉奥孔》这部经典的世纪著作出发,浅要地对莱辛的"诗画异质"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艺术作品的创作方式是多样化的,不同的艺术家受所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影响对相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意境感受与审美角度。莱辛的古典审美取向与现代审美有强烈的冲击,具体表现在艺术体裁的局限、艺术构思与表达的差异、画的静态寓意与诗的动态深描、雕塑的个性特征与绘画的抽象表达等限度。因此,要构建现代的和谐美感的主旋律,以顺应时代变迁的需求,创造多元化的美学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if 《收藏》2013,(2):96-103
西方艺术一直将对人类面孔的描绘,当作至高才艺。莱辛以"雕塑《拉奥孔》的面部表情为什么不如人们想象得痛苦"入手,总结出了"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无独有偶,中国古籍《世说新语》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说的就是用艺术来表现面孔神态,远比描摹身体动作更难。摄影术的诞生,为艺术家记录人类面孔提供了最好的工具。由于摄影把握细节的超强能力,加之创作的便捷性,使得那些的稍纵即逝的微妙情感,终于能通过相片长留存于世间。无论纪实派,抑或观念派,他们永远能从人们的脸上,找到自己渴望的那个瞬间。  相似文献   
10.
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都离不开产生的时代。莱辛提出的诗画并质理论,关注媒介特性的区别,曾经推动了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然而,由于“时空”观念和“真实”观念的转变,莱辛的诗画理论已经无法解释现代文艺中种种现象:语言艺术突破了不宜于表现空间形式的清规戒律,并以意识流和非情节化取消了“动作”、“情节”的中心地位;造型艺术亦突破了不适合于表现事物在时间中运动的原则,还运用随意一瞥的摄影式方法代替了对“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