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456篇
科学研究   62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鞠九兵 《江苏教育》2023,(45):43-47
普通高中教育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江苏省南通中学以高度的实践自觉,从“难忘教育”、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智慧校园、学校治理等方面,推进育人方式体系化、制度化,构建新时代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高中实践范式,实现创新性变革。  相似文献   
2.
3.
《透视美国教育》抓住美国教育的一些重要方面,如美国的天赋教育、高中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大学校长的选拔、大学教师的晋升以及教育改革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评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之道,育人是瞻。育人之道,创新为先。拔尖创新人才是由有着独特的知识构造和智力结构,有着特殊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个体构成的有机集合,其往往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创造力丰富、洞察力敏锐等特征。山东师大附中在63年的办学历程,尤其是近10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证明,必须始终坚持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一极,主动出击,大胆  相似文献   
5.
京沪两地在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广州相关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基于京沪的改革经验,结合广州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建立政府、学校、社会联动的创新教育长效机制;建立专门机构,协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组织、管理和研究工作;研究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师资管理制度,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理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学校教育改革增加的一项新任务。从本质上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人才奠基是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之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发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眭、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做的重要论述。本文旨在结合实际,就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问题谈点浅呵。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学徒制下,"英才计划"实施过程及"英才计划"所体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9.
四十余年来,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本研究通过对我国36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进行分析发现,"强基计划"注重以公平公正为选拔原则、以综合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多元参与为基本保障、以拔尖创新为选拔导向.与此同时,各试点高校形成了个性化、融合式、贯通式、国际化与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应在传统高考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选拔更多综合素质优秀和具有创新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各试点高校应在"强基计划"的透射下不断优化招生和培养机制,探索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招生与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动态     
胡锦涛总书记号召: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