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0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国务院同意,自2009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分配。2月5曰,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指标,教师绩效工资要以绩效考核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教师资格条例》也明确规定:“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应当通过国家举办的或者认可的教师资格考试。”根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我国各地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都进行了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资格的质量。但是,从教师资格认定的考试实践来看,目前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4.
娄方福  张旭 《贵州教育》2014,(21):47-48
正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既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科德育的重要任务和方式。自2011年9月开始,余庆县凉风中学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形成了"631"渗法模式,提高了学科渗法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抓好6个细节,注重渗法过程1.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夯实学科渗法基础。坚持学习和贯彻《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证学校各项管理有法可依、有策可据,促进学校  相似文献   
5.
一、课题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了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如何培养一支既会“教书”,又善于“育人”的师资队伍,尤其是班主任队伍,这是学校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问题。我校是新办学校,教师结构呈现出两大群体:一是面向全县招聘的骨干教师群体(约占50%);二是大专院校直接分配的新教师群体(约占30%)。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是我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班主任管理的规范化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性要求,但是,高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教师的创造性,如何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发挥班主任的主动性、创造性,使教师管理更上一个台阶?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基于以上认识,我校从1999年开始着力于“中学班主任资格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的身份: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学教师承担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是依法履行公职的专业人员,然而现行相关法律只承认其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却并不认可其实际上的公务员身份。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的思考,提出应该通过完善法律,将中小学教师定位为“公务员”。应该说,在1993年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同年的《教师法》都到了该升级或者修订的时刻,这些建议是具有启发性的。然而,于2005年4月经由全国人大通过的《公务员法》(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瞬间使这一问题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根据《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范围的界定,中小学教师明确不在公务员之列。  相似文献   
7.
8.
教育部2009年8月新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第十六条例: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  相似文献   
9.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教育权利的法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权利实现的基点问题,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前提。我们从权利的基本形态入手,认为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法定权利),不能等同于教育权利的实现,但它连接着应然权利与实然权利(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对应有权利的再加工,是教育权利实现的保障。教育权利的法定化是教育权利实现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