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4198篇
科学研究   23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51篇
综合类   151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69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366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们在推行教改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有:教改环境聒噪不安,困扰教改顺利推进;教改负责人专业素养缺失,指导不得法;操作规程不完备,失误多,收益少;极端强化表演,误导了课堂教学。欲规范教改,务必澄清问题,提高教育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越发的紧密结合的最大表现就是微课的运用。以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等优势的微课的诞生,给予了各学科,各阶段的教学强大的活力。微课作为推出素质教育政策的主要表现,在教育行业中创新补充教学方式,以其独特的优势特点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视频的表现形式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学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教师可以自由地备课,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上”用在动词后,可以表示趋向义。也可表示继续义。不同义“V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后接宾语、能否扩展、能否拆开、“V上”中的“上”能否用“下、起来”等替换。  相似文献   
4.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语文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不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更重视语文的人文性,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多种创造和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现在仍然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灌输,片面追求考试的高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品德等方面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也不认真研究和考虑学生心理上的需要,从而引发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严重的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5.
6.
依据第28届奥运会体操比赛实况录像及2005年国际男子体操新评分规则变化的相关信息,采用调研访问法、录像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分析世界男子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特征及发展趋向。采用纵向移位动作为主体,以多个高难动作的直接连接构成加分主干,并结合D组难度的下法,是鞍马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D+E”难度以上的多个动作“直接”和发展新“Flops规则”内容的单环高难度动作,将是未来大赛鞍马成套加分动作竞争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第7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大会论文的归类分析,旨在揭示21世纪初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的定势格局及未来研究趋向,想借此为有关学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以便促进本学科更加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听课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任务。经常听课,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有利于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有利于促进良好教研风气的形成和教改的深入。经常相互听课、做好记录,头脑里多装几部他人上课的“电影”,可以增加若干参照坐标,使自己学有方向、超有标杆,警惕和避免重蹈他人失败的覆辙并及时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当前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知识掌握、实际能力及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出发,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时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的推崇与贬斥两种对峙的态度。本文立足于教学基本问题,以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斯金纳为线索梳理这一认识方式的发展脉络,从研究的问题域、体现的价值尺度、遵循的致思趋向展示了这一认识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