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职业技术教育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徒训练制贯穿中国古代职业教育历史进程,无论是世承制、官工作坊制,还是官工业制、民间师承制,都倡导或坚持了技艺、规范和就业道德融为一体,注重示范与模仿、总结与交流。案例教育方法不仅体现在职医、职官教育之中,也体现在吏员训练和艺徒训练等方面。算学教育渗透于天文历算、冶炼铸造、纺织制器、赋税徭役、商贾买卖等职业技术教育之中,坚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于始终。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是一位非佛非道的作家,《红楼梦》视佛道宗教为滑稽,却非常重视中国古代传统的神道设教的作法。《红楼梦》这部著作表现出日常生活神道化、神道设教数术化、数术操作生活化的特点。对数术中介的依赖,使《红楼梦》成为当代文学中神秘主义审美叙事的前驱之一。  相似文献   
3.
"谶"的本义是预言,西汉晚期以后,一般只有假托天意或圣贤之言、事关国家或帝王历运兴衰的预言书才能称作谶书。就东汉图谶而言,河洛谶假托上天和九圣,七经谶假托孔子。谶书与数术占验之书的区别在于其中有大量不经过占候得出的预言,随意性很大,本身往往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河洛谶出于方士之手,本身属于数术之学。而七经谶则是东汉初年校定图谶的成果,目的是牵合河洛谶与经义。"纬"名的兴起则迟至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数术学是以数字和符号的奇偶及不同的排列组合,说明宇宙的本源,描绘自然界的图式,阐明书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易经》数的延伸和发展,是中国数的哲学,(Chinese Nu-merical Philosophy),其主要内容包括太极,阴陌、八卦、五行、河图,洛书、干支等等。大致上说来,太极是整体观的模式.阴阳是一个二级模型,八卦反映了多维空间的变化,五行是元素模型,也是系统论的模式,河洛、干支体现了时空统一及生命自然信息。  相似文献   
5.
据北周汉中郡守甄鸾注释的《数术记遗》一书记载,当时我国曾有14种算法,它们是: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珠算、  相似文献   
6.
《家教世界》2013,(9):49
公元190年前后(约东汉时期),在一本名为《数术记遗》的典籍当中,便相当完整地记载了中国表示数量的数词。这些数词计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兆、京、垓、杼、穰、沟、涧、正、载。而中国数词表示法当中最大的"极",在这本书当中并没有记载,不过却常用于表示无限大的概念。随后则因佛教的传入,与天竺的交流兴盛,所以便又加入了来自印度的几个数词:恒河沙、阿僧□、那由它、不  相似文献   
7.
在《坚白论》中公孙龙使用“一二不相盈” ,在数术象征符号系统内抽象地表达了“坚白离”命题中实体 (一 )和作为范畴的性质 (二 )之间的关系和象征意义。而在《通变论》中他则“二无一” ,在算术符号系统统内抽象表达了实体 (两一 ,即二 )和性质范畴 (一 )之间的关系。同一记号两个系统 ,指称不同 ,而表达的意义真值相同。为区分范畴性质和具体性质 ,公孙龙又引入了左和右两个记号 ,强调别名由左右两个方面结合组成 ,因此白 马 =白马 ,白马≠马。另外 ,一方面其名是由右 (事物之本质规定 )所决定 ,因此白马 马。在《坚白论》中 ,他用归纳法论证 ,而在《通变论》中他却用演绎法说明。从“二无一”中推演出“二无右” ,进而“左与右二”而“右有与”而不变 ,把此篇推而广之 ,正论反论 ,步步深入地假譬取类 ,最后落实到名实得当的正名原则上。  相似文献   
8.
9.
数术是中国古代学术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数术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对当前古代数术研究的状况、方法等情况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微积分产生前夕、微积分的产生和微积分产生后数学分析基础的整个奠定过程中的数学哲学思想与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