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海珍 《考试周刊》2014,(52):40-40
<正>诗词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可谓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它经典的语言、深沉的内容、格调的美妙,古往今来,孕育了一批又一批文人雅士。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不断受西方文化强力冲击的当代小学生来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里,让他们置身于诗情画意般的氛围中,爱上传统文化,爱上语文。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一、注重积累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的著作,在传  相似文献   
2.
正竹,虚心自持、高风亮节,是君子的写照,其品性、风韵是文人雅士歌颂和追求的对象。"新竹"更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勇于突破的形象与精神,是提升道德品质与修养的极佳载体。新竹小学地处开福区沿江风光带竹山园,为此,学校以"竹"为载体,以"新竹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为着力点,将"新竹文化"这一核心思想辐射到阅读、写作、书法、手工制作、声乐、信  相似文献   
3.
李挺 《收藏》2015,(1):93+92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名句。竹是正直、纯洁、谦虚的象征。中国人用竹、食竹、赏竹、咏竹、画竹历史悠久,除我中华民族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将竹子的实用性和审美特性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能赋予竹子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先秦时期,华夏先民用竹作为书写载体,同时也将竹制成日常生活器具。至唐、宋、元,中华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一批素  相似文献   
4.
乡愁     
<正>乡愁是一缕缓缓飘游的情绪。乡愁总是沿着走过的足迹回望出发前的那个遥远的纯真,乡愁总是紧紧地抓着失落之中情绪的羽毛释放出淡淡的情丝,让人在纠结中进入梦境,在生命行走的间隙里小憨,常常是一觉醒来,思想的花絮落得遍地都是。尽管遥远的家乡已经没有我的一间房、一晌地,但是最初离开家乡时的那个梦、那份情、那种挂念却永远不会消失,她们是让我活得更加精彩、获得成功和幸福的捷径。我养了不少花木,她们或艳丽、或娇嫩、或妖娆、或皮实、或朴真,无一例外地,她们或是乡下村野的花农的馈赠、或是文人雅士的抬爱、  相似文献   
5.
俞敏君 《现代教学》2015,(Z1):68-69
文人雅士自古就以"和"作为茶道精神的核心,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奉献一点爱心,多一份理解,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和谐环境。我校开展了底蕴丰厚的茶艺活动,不仅让学生会冲泡几杯茶,而且在习茶过程中我们追求融自身修养与茶的精华为一体,集自然、文化、精神为一身,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美心修德,达到"和"的境界,启发学生走向文化精神生活,享受一个纯朴、愜意、自然和富有生活气息的美好人生。通过"步德茶社"的教学,使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华茶文  相似文献   
6.
宋代打马钱     
江初昕 《收藏》2014,(5):94-94
"打马"游戏在古代最先是未婚女子闺房里的消闲活动,后来逐渐演变成文人雅士闲暇时的一种娱乐方式,再后来成为民间赌博的一种形式。《事物绀珠》记载:"打马用铜或牙角为钱样,共54枚,上刻良马,布图四面以投子掷打之。"棋子被叫作"马",按照一定的规则、格局和图谱,双方用"马"来布阵、设局、进攻、防守、闯关、过堑,计袭敌之绩以定赏罚、判输赢。打马游戏兴起于唐,流行于宋,现今流传下来的打马钱也多为宋元所制。而其中又以宋代打马钱最为精致,不仅铜质精良,而且钱文深峻、马图传神。  相似文献   
7.
宋代时期,众多文人雅士在闲暇之余,往往喜欢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或者强身健体、或者修身养性,留下无穷逸事与佳话。探微宋代文人所钟爱的体育活动,便于人们学习和借鉴,增强体育健身意识,提高个人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8.
方晖 《收藏》2014,(19):59-61
文具盒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房用具之一,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根据其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木质、瓷质、铜质等。古代的文具盒要比现代的文具盒容量更大一些,不仅可放毛笔,还可放砚台、印章等。特别是明清时期,文具盒的品种、样式达到了极盛时期,其材质品种之多样、装饰之精美是之前所不能比拟的。文人雅士们大多将这种文具盒置于案头,既方便使用,又可以进行赏玩,陶冶情操,提升意境,表现了文人对于外物的那种淡泊之意。  相似文献   
9.
提及当下的阅读,消遣与严肃,喧嚣与宁静一直是颇具争议的两组概念。有人提议我们的阅读应顺应时代,让严肃的文学乔装打扮之后登上消遣的舞台,把那些文人雅士从诗词歌赋的冷遇中打捞出来,给他们增添几许“平易近人”的色彩;也有许多学者痛心疾首,害怕高雅的文学在喧嚣中堂而皇之地流于尘俗,给台城边的柳、乌衣巷的燕等带有浓郁幽思的意象注入庸常的味道,让后来者无从追思。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古人颇有闲情逸致,朋友间聚会的方式往往别出心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挺会玩"。他们随便找一条溪水,就可以开个Party,还美其名曰"曲水流觞";他们在野外采得一把花草,也可以开上一个Party,叫"斗百草"。"流觞曲水"源于周代盛行的每年三月"上巳"(上旬的"巳"日),由女巫在河边举行为人们除灾去病的仪式,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