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6403篇
科学研究   238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144篇
综合类   200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65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587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550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570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673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读书看报本是件愉快的事。但对大陆中国人看海外出版的中文报纸来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舒志定 《教育导刊》2002,(11):46-48
教师的培养与知识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本先是对知识本身进行讨论,进而又从知识的制度框架中阐述原因,最后提及教师教育的内涵与变革教师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5.
吕谦 《四川教育》2000,(1):22-23
一、时间总量的再分配 语课堂的40分钟由语教师主宰,但不能为语教师独霸。教学活动的全部,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时间总量上深考虑、加限制,在课堂时间总量的分配上大胆革新。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的语言要有穿透力,要有视觉效果。即语言要形象生动,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尽量选用图画般鲜明的字句。例如,“她眼睛很美”,就很抽像。而说“她的眼睛碧蓝,闪动着明亮的眸子,甜甜的望着我”,就形象了。 这是因为,人们获得信息,90%是通过视觉,而10%是通过听觉。所以,我们使用形象的句子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在写作中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其主要方法是: 在描写景物时,不但要写出所见──形与色,还要写出所感──声与质,气与味;不但要写静态,还要写动态;不但要写主体,还要注意陪衬。…  相似文献   
7.
非学记叙体在承载人类明的诸种字媒介中,自有其独到而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故阅读这一类体也并非一望而知,无需方法的。要正确地理解和阅读非学记叙,必须建构正确的“阅读模式”。正确的“阅读模式”的建立,应在了解记叙体总体特征的同时,着力把握非学记叙在内容、形式上的特殊性,即:朴素的记叙性,严格的纪实性和较强的实用性,并针对这种特殊性,采取“理智性”、“汲取性”的阅读方式——以汲取章思想内容为要旨,达到求知益智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物质条件与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的成长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就学校的物质条件与环境,对学生心理品质、学识素质、品格才能之成长的作用与影响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盘江客 《钓鱼》2006,(6):28-29
早就有写悬坠钓法在湖库等自然水域易获丰收的体会,但总因忙于其他钓法的研讨,而迟迟未能触及到这个话题。最近有了个契机:新年的两个月里,在与垂钓有关的媒体上读到3篇关于用悬坠钓法在自然水域中钓鱼的论述文章,有说优势的也有说缺陷的,细观其文其理有的却与我的实践与体验相悖。这儿我不想就对错是非求个明了,但我愿意把我接触悬坠钓法近十年来在自然水域中休闲野钓的真实体验告诉钓友们——悬坠钓法不仅遇到大鱼的机会最多,而且钓鲫鱼白条等小型鱼也是最具优势的!或许我们的钓鱼先哲们(暂且这样尊称吧),在创立专门应对土鲫的“台钓”时,…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古人对应用写作始终缺乏宏观的理论认识,在文章价值追求上“尚用”的观念与“美文”的传统的并存,以及哲学文化传统和古代文章对应用文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的强大的影响制约力,中国古代应用文因而有其明显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