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林,蜚声中外的“天下第一奇观”。自发现和开发、定为国家级旅游风景区以来,骚人墨客吟咏的诗词作品,日渐增多。本文反映了“石林文化圈”的一个侧面,作者广泛搜集这些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进行分析、评价,力求展现其全貌。  相似文献   
2.
国际地缘文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推动和制约双重影响。“中华文化圈”和“中华经济圈”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区域地缘环境,同时还必须建立中华太空子文明,努力使太空环境成为全人类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汉字传播吏》是一部文字吏研究的专著,怛因为它研究的是汉字传播,非专业读者也可以把它当作汉字知识的扩展读物。汉字不仅传承久远,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以汉字的使用为中心,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像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都有使用以汉字为基础而创制的文字。  相似文献   
4.
【热点背景】2004年9月28日,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2555周年诞辰日,我国及同属儒家文化圈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组织了盛大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5.
“汉语言远端教育文化圈”概念是一个基于“文化圈”理论的现实构想,其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使全球范围内每一个运用汉语言媒介进行远程学习的人,都能满足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本文基于对“汉语言远端教育文化圈”两大结构层次:以汉语为母语的“华裔社会人群远端教育文化圈”和以汉语作为文化交流语言或对汉语有着深厚思想感情的非华裔人群的“非华裔社会人群远端教育文化圈”的文化背景,结构及其思想体系的剖析,对于“汉语言远端教育文化圈”内外的多种远端教育圈合作,尤其是远端教学资源建设的开发与共享合作,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构想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从大量考古资料可以看到,从旧石器晚期至夏商时期,以嵩山为中心的数万平方公里内存在着一种文化发展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现象。经对文化因素进行类比分析和研究,证明嵩山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中心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中心地区,存在嵩山文化圈现象,此现象与考古文化研究中的山地文化圈又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梳理农业旅游效应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探讨与评价粤闽赣边客家文化圈2009-2018年农业旅游的融合效应水平及其整体发展态势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内其融合综合效应保持上升趋势,提升的空间较大;(2)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与生态效应发展不均衡;(3)重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轻生态效应的现状有待转变.根据...  相似文献   
8.
儒教文化圈与亚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思想文化即观念文化角度探讨儒教文化圈的现代化道路,深入揭示儒教文化的国际影响与现代价值,探索亚洲现代化模式的文化背景与特征,不仅是东方学者也是全世界学者的迫切课题,因为她具有广泛地国际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秦莉 《江西教育》2007,(11):43-44
一、儒家思想在韩国之"兴" 韩国属亚洲"儒教文化圈",至今还保存着众多的儒家文化特色. (一)意识形态层面上,儒家伦理思想是韩民族精神的源泉 儒学自一千多年前传人韩国以来,影响其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0.
《舜典》存在着不少用五现象,它与其他文献共同反映了虞舜用五的文化现象,这种用五的文化地理区域应该在上古海岱东夷文化圈内。由此也找到了我国古代尚五的文化渊源并据此进一步肯定《舜典》的文献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