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鉴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散文鉴赏教学。散文鉴赏有五个要点:慧识“文眼”是基本点,理清“文脉”是切入点,体味“文心”是关键点,领略“文韵”是支撑点,品味“文语”是兴奋点。  相似文献   
2.
文语和口语的问题,涉及到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选择。本文对这一论域中概念使用的混乱和思想观点的偏颇予以审理,对主流话语和民间话语、文化传承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民族共同语和方言、语言教学的规范性等问题进行清思,旨在反拨对“课程生活化”的狭隘理解,反对课程研究中社会学模式的泛化,为书面语、共同语的教学正名张本,提倡语文教学对日常口语层面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技术是帮助学习困难儿童弥补各种学业困难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外的研究表明,有多种技术可用于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干预,其中关键技术有CAI程序、文语转换、语音识别和概念地图等.国外的研究与实践,给我国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冯晨 《语文天地》2016,(4):41-42
文言文虽然在今天的日常交流中已不再常用,但仍有很多语词是我们时常使用的,如成语这样的词汇就常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之中。教育是为了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高中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如何让学生在这个阶段夯实其古文功底是高中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学生如果将来要搞科研,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就需要与古代文献打交道。其中有些学科是直接和文言文打交道的,比如古典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由于古代汉语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5.
随着AI语音交互和声纹识别等智能技术的发展,AI有声书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人们传统认知上的局限,同时能够弥补真人有声书的不足。文章分析AI有声书相较于真人有声书的价值优势,基于媒介可供性视角提出AI有声书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平台和听众两个维度的信息生产,将听众与真人主播的互动转向听众与虚拟AI主播的互动,进而满足听众在信息生产和社交两方面的可供性需求。听觉文化复兴背景下,AI有声书完全取代真人有声书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6.
李雨函 《文化学刊》2024,(3):154-157
本文以中国当代文学巨匠王蒙的经典文本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其互文语篇下的语言风格;阐述了语篇语言学和互文性理论,为理解王蒙文学创作提供理论基础;分析王蒙经典小说的语言风格,包括语篇结构、连贯性、关系和功能,并通过图表数据呈现其独特之处。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本文意在丰富互文语篇理论实证研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藏语文语转换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文本顿处理模块、劫律生成模块和语音合成模块。文章围绕以上三方面分别研究了藏语文语转换中文本预处理的藏文分词技术、韵律标注规则和韵律标注内容,并实现了韵律标注时所需藏文拉丁转写算法和语音处理后端合成的一些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8.
徐爱玲 《考试周刊》2014,(80):62-62
<正>"得作文者得语文天下"十分形象地突出了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作文,一直受到师生的充分重视,翻阅历年中考作文评分细则,其中语句通顺是一个重要的评判的依据之一。也就是说,文从字顺、没有语病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语言通顺、意思明确是作文评价者首要关心的"第一印象"。针对学生作文中层出不穷的病句现象,老师深感其严重性,如何让这种现象不再愈演愈烈,让这些病句"健全"起来,  相似文献   
9.
官濛  杨舒 《兰台世界》2015,(1):146-147
《英国文语凡例传》体现了科学严谨的学风,深入浅出地从英语发音、语法基础讲起,改变了当时社会流传的洋泾浜类粗糙英语发音和学习方法,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英文教材,马礼逊也成为将标准英语教学传入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施海燕 《考试周刊》2009,(9):149-150
在古典日语助动词中,表示判断语气的助动词有很多,但是就表示"推量、推定"意义的助动词来说,主要有按时间分类的"む"系列的"む、らむ、けむ"和按感觉分类的"めり"、"らし"、"なり"两组文语助动词。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时学习者常常混淆这些助动词的用法,难以判断其使用的语境或根据。本文通过例句主要从活用接续、机能和语源等方面对后一组文语助动词"めり"、"らし"、"なり"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异同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