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近读<高力士神道碑>①、<高力士墓志>②,发现<旧唐书·高力士传>③对高力士相关事迹的记载存在讹误,今据这些碑志材料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读<高力士神道碑>①、<高力士墓志>②,发现<旧唐书·高力士传>③对高力士相关事迹的记载存在讹误,今据这些碑志材料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3.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刊载迟乃鹏先生<新旧(唐书>等对刘禹锡作<竹枝词>的误记>一文指出,<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九三<刘禹锡传>皆误记刘禹锡<竹枝词>作于郎州,实则应作于夔州刺史任上,甚是.  相似文献   
4.
唐代著名的道士吴筠,不但有系统的道教理论知识,而且"通经谊,美文辞",《旧唐书》评价他说"词理宏通,文彩焕发,每制一篇,人皆传写。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筠乎!"他以文学的方式叙写着自己对道教教义、教规的理解和对长生成仙的期盼与追求,在道教史、哲学史及文学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吴筠弱冠涉猎儒、墨,通晓诸经。因为从小就生活在道教胜地华山,所以对道术早有所好,"每见道流,皆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2015,(1):21
从2015年第一期开始,我们开辟了"经典国学串串烧"栏目。每期都会为大家提供一些经典国学名句,希望大家在积累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国学的博大魅力!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释义:聪明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的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相似文献   
6.
龙门所见两《唐书》人物造像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玉成先生《龙门所见两〈唐书〉中人物造像概说》一文对龙门造像主体作了专题介绍,但收录龙门所见《唐书》人物尚有疏漏,此外若干《唐书》人物的考稽甄别亦有失误。沿着温文的学理方向,以相关历史人物的造像题记为信息取材,深入到有关人物的心灵内层,去观察这一信教阶层祈祷福佑、邀报平安的主题心声。作为有唐一代能够列入史册的文化名人,由于他们的生平行为在唐代社会中曾发挥过一定的声誉性影响,因而他们在龙门石窟的崇佛事态——尤其是他们透过造像工程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期待——必然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赋有思想引领作用。有唐一代龙门石窟以中小型窟龛为主体的造像功德的兴替与凋荣,正与这一名人群体的舆论曳引有着至为密切的内在联系。龙门唐代文化遗产中这一带有格式意义的历史现象,反映出古代名人群体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前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称帝的女皇,历来都是文史学家、学者研究的重要人物。文章主要探讨武则天时期实行儒、释、道三教并存,一尊未定的学术文化政策与学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与《新唐书》在传记书写上呈现出不同的文本构成状况。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两《唐书》中柳宗元传的差异,结合史官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探讨不同时代的史家在叙事文本中体现出的不同价值取向,并考察中唐—五代—北宋在文学观念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丁伟  李强 《华夏文化》2013,(3):54-55
琴筝是古筝的鼻祖,古筝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中的一件瑰宝,与由西域传入的唢呐、琵琶不同。相传秦筝由秦朝的蒙恬将军所造,也有人认为是汉代的京房所作。“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而弦少。”(《旧唐书·音乐志》)。秦筝的来源与秦有直接的关系,后来它也成为上及宫廷、下到百姓人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我们将从秦筝的来源,诗歌词赋中的“秦筝”,以及当代流传的秦筝复兴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张丽 《收藏》2008,(7):58-59
辽为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契丹族素有火葬的习俗。《旧唐书》载:契丹人“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马驾车送入大山,置之树上,亦无服纪”。《北史》载:契丹先民“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之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早期葬俗为树葬加火葬,后来因契丹与汉族的融合,又逐渐演变成火葬加土葬。这种葬俗主要流行干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地,盛行于辽圣宗开泰(1012~1021年)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