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励的力量     
梅桑榆 《教学随笔》2013,(17):16-17,27
①鼓励不是不切实际的怂恿,而是在精神上给进取者以自信,给犹豫者以果敢,给彷徨者以决心,给灰心者以希望。一言以蔽之4 4 4 4 4,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②鼓励的作用往往无法估量。越王勾践兵败之后,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他望着身边仅存的五千余名残兵败将,不禁灰心绝望,喟然长叹说":难道我的命运就这样完结了吗?"大臣文种闻言,对他说:"商汤王曾被拘留于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于里,晋文公重耳曾到赤狄部落中去逃命,齐桓公姜小白曾经逃奔吕国,最后他们都能成王称霸,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乞食》诗作于晚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饥饿交迫的生活苦境,不是游戏之作,不存在政治寄托.《乞食》诗也不是干谒诗,陶渊明早年入仕不是干谒的结果.渊明为贫而仕,不堪吏职,称他通过干谒而进入仕途,是无根据的臆说.陶渊明饥而乞食,与僧徒的乞食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根据<左传>、<史记>等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以史实为依据,通过对史实的考证,试图对晋文公重耳进行客观的评价,以揭示一个史诗式的英雄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贰于楚”(见人教社2003年6月版高中《语》第一册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是晋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的两个理由之一。  相似文献   
6.
晋文公重耳是《国语》、《左传》、《史记》三部著作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位春秋霸主.其记载大体相似但同中有异:《国语》中的晋文公从善如流但缺少霸气与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左传》中的晋文公从一开始就充满英雄气概,《史记》中的晋文公形象更具立体感,司马迁充分刻画了人物成长与性格发展的过程.比较研究重耳在三书中的形象差异,我们可看清作者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634年,晋文公登上国君的宝座不久,就下令征伐曹国。晋军的铁蹄即将踏上曹国的土地时,晋文公重耳下了一道特别的命令:"任何人不许进入僖负羁的家里,也不许伤害他的族人,  相似文献   
8.
厨子三罪     
菜根谭【原文】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译文】听说某个人的不好,不可马上相信,必须考察此人周围是否有人恨他,故意造谣陷害以泄愤;听说某个人名声不错,也不要立即就跟他亲近,以防被伪君子蒙骗。  相似文献   
9.
正清明前一日被称作"寒食",传统上这天不点火烧饭,仅吃冷食,相传是为纪念介子推的。不过,和众多节日传说一样,此说亦属附会。介子推即介之推,史上确有其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晋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结束十九年流亡生活,回国即晋侯之位,赏赐所从亡者,却未及介子推;介子推亦不愿邀功争禄,偕母隐居山林而死。这里并无焚死之事。直到战国时期才衍生出相关情节,《庄子·盗跖》称流亡粮绝之时,子推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然归国后文公忘恩,子推遂怒而离去,抱木燔死。而在后世转述中,更多的说法是  相似文献   
10.
齐桓公和晋文公皆非嫡长子,而晋文公的经历更坎坷;齐桓公假王命号令诸侯,晋文公则既要行霸王之实,还要行霸王之名;两位霸主征服诸侯都靠武力,但齐桓公则比晋文公更摆出礼仪的姿态;两位霸主皆任人为贤、心胸豁达,但齐桓公晚年却不听管仲之言,致使有惨死之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