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0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志红 《湖南教育》2002,(14):53-53
诵听法。在诗歌、戏剧类文体的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运用诵听法,就是将“听人读”与“自己背”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通过各种感官获得记忆效果。诗歌的音韵、节律的美感与戏剧人物语言的口语化的特点,单凭读是很难有深刻体会的。由于语言即逝性的特点,学生必须及时、准确地接受语言信息,提取要点,迅速领会。这样,诵听结合在刺激学生大脑的反映速度、促进阅读时对信息的快速筛选、理解等方面可起到积极作用。我一般是让一组同学朗读,其余同学静听。或者个别读、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静听。学生朗读时尽量不看书,颇似电视播音员。这…  相似文献   
2.
诵读法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古代,儿童自启蒙教育起就强调诵读;读书读章,熟读成诵。古人所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是对诵读法精当的概括。在现代中学语教学中,诵读法仍被合理地保留下来。许嘉璐在《高中语学习词典》中这样解释“诵读”:“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采用诵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字所描绘的情景,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安市晨炼活动站4240人的抽样调查及剖析有代表性的晨炼手段,为晨炼活动内容的研究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数据,并对晨炼活动的发展对策提出了四点建议,旨在更好地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为大众健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品赏古诗词是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着力倡导全新的诗词品鉴方法:在感悟诗词的意境与音乐欣赏的结合中品赏诗情;在反复吟咏和深情的朗诵中品读诗韵;在古代诗词和现代歌曲的对比中品析诗境;在诵读经典诗词和歌舞完美结合中品味诗律,从而得到全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陈仅蔑弃以考据训诂解《诗》之法,倡导从《诗经》用韵入手,诵《诗》以会悟其情其趣。他认为,《诗经》是后世诗文用韵之祖,归纳剖析《诗经》用韵情况,并从用韵角度析论《诗经》中诗歌的章法结构及用韵造成的节奏之美、艺术特色。陈仅以韵诵《诗》,注目于"《诗》之为诗"的诗歌属性,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对<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的主题旋律的分析,划分出主题中的核心元素,并进一步分析这些核心元素的组合及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7.
"读书能够使人充实,讨论能够使人机敏",个体的阅读史其实反映的便是它的精神发育史。新形势下,我们在强调知识传递教育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工作,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及知识的有效手段。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展开科学、合理、恰当的阅读活动对强化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关键主要在于阅读知识的积累。"晨诵"以及"午读"是阅读知识积累的有效手段,我们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一步推进这类活动的优化实践,以确保这类活动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的教材中有大量的中国古代优秀的诗文,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能局限于文本语言,更应该注重文化传承与人文教育。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习惯,养成诵读与记笔记的习惯,将会有利于高中的学习。下文介绍了两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一、设计说明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时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美好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叙述,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与民同乐的快乐情绪,并通过“乐”排解了政治挫折和仕途失意的苦闷。教学时,宜从文章的意境、结构、语言入手,通过圈点批注法、诵读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品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经典,历来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它的人也不胜枚举,但其中有些语词因为语意比较显豁,各教材注本不再作释,各辞书似乎也无异议。近日重读杨伯峻《论语译注》,发现"诵"等语词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