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自1905年参与复旦公学的创办至1942年正式卸去复旦校长之职,李登辉服务复旦大学三十余载。在这三十多年里,他抱定创办"与欧美并驾齐驱的大学"的宗旨,苦心经营,呕心沥血。他拒绝权贵,多方筹措经费,把复旦建设成一所"学术独立"的大学;他尊重学术,聘请名师讲学,营造了"思想自由"的大学氛围;他奠定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框架,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使复旦在海内外卓有声誉;他倡导德育,践行"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培养"社会上最高的德行"。李登辉校长的一生,是与复旦同呼吸共命运的一生,他对复旦发展的贡献、他的治校理念和办学实践在今天依然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背景2004年12月,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和一再交涉,执意给有“台独教父”之称的李登辉发放签证,允许他到日本“访问”。2004年12月27日李登辉赴日,2005年1月2日返回台湾,结束了为期7天的“哈日之旅”。李登辉和日本的挑衅行为大大增加了祖国大陆对台湾问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步伐。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全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实现了人民意志、政府意志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为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和分裂行为,维护祖国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日本阻挠中国统一的原因李登辉之所以访日成…  相似文献   
4.
1913年到1922年,李登辉成就了复旦办学最有成效的10年。在这l0年间,他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大学章程,作为一个大学的纲领性文件,饱含了大学管理者的思想和理念。通过对这一时期复旦章程的分析,可窥探出李登辉的教育理念主要表现为:讲求通识的课程设置理念、讲求自治的学生管理理念、讲求社会需要的学科设置理念以及讲求协调发展的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5.
谢涛 《兰台内外》2007,(2):14-15
作为推动台湾“民主化”和“本土化”进程的关键人物,蒋经国虽然辞世了,但他在台湾人心目中的印象还是那么鲜明。台湾媒体曾做过民调,在一项“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调查中,蒋经国的支持率要高出另外两位一大截,其民望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6.
[国内部分](1)99年8月4日,新华社报道,中台办、国台办负责人发表谈话,严厉驳斥台湾当局8月1日发表的“对特殊国与国关系论书面说明”,正告李登辉,坚持“两国论”,就是挑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将受到历史的严惩。  相似文献   
7.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于“国家与国家的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这是他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两国论”的实质是分裂国家,抗拒祖国统一,企图搞“台湾独立”。“两国论”的要害是否定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9.
台独缘起论     
造成台独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美国对台湾所抱有战略野心、国民党的高压统治及反共宣传、李登辉的独台政策等是主要原因。其中美日的支持是台独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10.
李登辉(公元1872-1947年),印度尼西亚华侨。14岁赴新加坡求学,后去美国攻读,189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05年,为了投身教育救国事业,33岁的李登辉只身回到他的祖上已离开7代的祖国。不久受聘担任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教师,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