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秉德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李先生在《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论体系,标志着以李秉德先生为首的西北学派的诞生。李先生的一生历经坎坷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终成为一名教育大家。通过追思李先生的学术生涯过程,为年轻一代的教师、学者提供学习经验,为教育工作者标立榜样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回忆与李秉德先生的交往场景,心生无限怀念;先生的教诲,催人奋进;先生的高尚人格和专业境界,是教育工作者们终身学习和努力实践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前言 2012年7月14日,是李秉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在诞辰纪念到来前夕,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组织了学术纪念活动,表达对李秉德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李秉德先生在主编《教学论》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教学论教材的编写思想:一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构建完整的教学论体系;二是教材要注意吸收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三是强调教学论教材的编写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强调编写一部优秀的教材,必须具备教学的适用性。这些思想是有中国特色教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李秉德先生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开创了我国现代教学论的学科体系。"七要素说"立足于学校教学现象,是其教学论的核心思想。李秉德先生为首席专家的研究团队,从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七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出发,形成教学活动的运转机制,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了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2):F0002-F0002,F0003
李秉德(1912—2005),字子纯,我国著名教育家。早年留学瑞.士、法国。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第一批‘教育学科(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I师。曾任西北师范学院院长,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7.
李秉德先生是新中国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小学语文教育等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其工作与研究中,对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诸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秉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既在教育学教学论专业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业卓有建树,也为我国的语文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贡献,既有实践方面的,也有理论方面的。他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现在语文教育的众多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有小学识字教学思想、阅读教学思想和师范院校的语文学科教育思想三个方面。他在研究语文教育方面突出的特点是务实、客观和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教育科研的先辈、德高望重的原西北师大校长李秉德教授于去年五月辞世,其时因我不在北京,未能目送先生仙去,实为一大憾事。而今,我重读先生宏著,深为感慨,特著文追思先生生前教诲,以志纪念。我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研究50年。在上一世纪70年代,我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第一次见到了李先生。李先生谆谆教导,勉励我切实无私投入童蒙教育。李先生历数他在上一世纪30年代在河南从事语文教改的经历,企盼有人继承这一事业。1987年,在一次会议上,他特地为我写下一段铭言,赠我墨宝(见文首)。李先生在从事教育科研方面,范围很广…  相似文献   
10.
许美德 《师道》2012,(7):52-54
李秉德出生于河南洛阳市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是四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父亲喜欢学习,在私塾中念过书。母亲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不识字,但是很好的一个人,热情、善良。"李秉德的父亲是如此地喜欢学习,在找不到工作的困难时期,就把自己的家变成一个类似私塾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