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分析了古典诗歌中的各种花的意象,杨花柳絮空托愁思,莲花、梅花寄寓品格,也别有他意。  相似文献   
2.
“杨花”考     
杨花”一词经常出现于中国文学作品中,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杨花”究竟是什么呢?大多数地方都把它解释为“柳絮”,那么“杨花”是不是“柳絮”?为什么把“杨花”称之为“柳絮”?为了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从杨、柳谈起,着重从文献学角度对“杨花”加以考释。  相似文献   
3.
卜真 《生态文化》2003,(2):54-55
四月天,孩儿脸,冷暖雨雪风沙,被老天爷由着性儿地随手甩出来,便造就了一个变化多端喜怒无常的天气。  相似文献   
4.
江琼 《文教资料》2006,(4):34-35
杨花即柳絮,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意象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一种单纯柔和的自然物象到凝结着人们爱怨情思的情感意象,其内蕴随着文学的发展而逐渐丰富,随着历史的沉积而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古典诗歌中的各种花的意象,杨花柳絮空托愁思,莲花、梅花寄寓品格,也别有他意。  相似文献   
6.
《后山诗话》谓:“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王世贞《艺苑卮言》日:“昔人渭铜将军铁绰板,唱苏学士‘大江东去,…….果令铜将军于大江奏之,必能使江波鼎沸。”陆游亦日:“取东坡词读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相似文献   
7.
"杨柳"并称,堪为同类,但"杨""柳"单列, 亦不分你我.朱自清散文<绿>有"什刹海拂地的绿杨" 一句,挺拔的杨树而至袅娜拂地,真真不可思议:但此处之"杨"实为"柳"也.再如"二月垂杨未挂丝""万树垂杨拂地生",这两个"垂杨",实指"垂柳"."杨柳"并列,有时单指柳树,如"杨柳依依""河边有几棵杨柳"等.至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之"垂杨柳",实际上也是垂柳.  相似文献   
8.
苏轼杨花词传唱近千载,其解法却众说不一.笔者集各家之说一陈鄙见,以为该词上片当是写杨花之神貌,下片当是写杨花之归宿,末句点题,由惜花上升到惜人.  相似文献   
9.
李帆 《山东教育》2011,(5):53-53
初夏时节.天气是极舒服的温暖。街边上;的槐花开了.透着清新的甜甜的味道。突然想起阿牛的一首歌.小小改写了一下:“午后的风正在歌唱,树上的槐花如雨下,花飘落在姑娘的头发.谁给她轻轻摘下,单车的影子成一双,只听见滴答的心跳,谁吻上了姑娘的嘴角,  相似文献   
10.
杨花意象是千古永恒的诗歌意象,杨花的文化意蕴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惜春伤感、离恨哀思、轻薄低贱、凄苦薄命,这四个层次共同构成杨花的文化意蕴体系,这种体系是由杨花的本身固有的特质和文化传承层积这两个因素相互发生作用而成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