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施燕薇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3):56-58,78
以松阳人说普通话时所表现出的地方性现象为例,从松阳话的常用词汇语法中去寻找松阳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的差异点,探索解决方言普通话向标准普通话转化和提升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3.
严帮镇(衢州西安高腔表演艺人,1918年出生)我16岁时就开始学唱西安高腔,同时学艺的有13个人,其中严村的7人,航埠的6人。老师是抗日战争时期逃难流浪到严村的艺人,当时30多岁,擅长高腔、昆腔和乱弹,籍贯不清楚。当时我们一班年轻人由于爱好,所以  相似文献   
4.
川剧     
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远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它是由高腔、昆腔、胡琴(即"皮黄")、弹戏(即"邦子腔")和灯戏(山歌小曲、民间小戏)五种声腔综合而成,其中以高腔为主。川剧的剧目丰  相似文献   
5.
在客家重要聚集地——江西赣南,至今流行着一种地方戏,即东河戏。东河戏是江西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集高腔、昆腔、乱弹多种声腔于一身,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东河戏起源于赣县境内的田村、白鹭、清溪、劳田和睦埠(今属兴国县)一带。为什么叫东河戏,这里有一个地理上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襄阳谷城湖北越调是湖北地方戏曲史上具有影响的大剧种之一,其古朴高亢而委婉的唱技和伴有地方乡俗乡音的腔调所展现的内容丰富、技艺高超,颇具“秦风楚韵”的特色。随着历史的变迁,它先后受到了天灾人祸的摧残,内忧外患的竞争,现代经济与主流文化的冲击,成为濒临灭绝的地方剧种。自2005年我国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越调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也同样受到了地方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视,并列入了“非遗“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7.
松阳高腔     
松阳高腔是我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浙江历史上曾有的。八大高腔中沿袭至今仍然保存完整的自成格局的单声腔剧种。它是丽水地区唯一的地方剧种,是我省目前惟一尚能演出的高腔剧种,2006年松阳高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围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档案局列入“目家级重点档案抢救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8.
赖忠诚 (2 36 - 2 98年 )三国末 (2 80年 )由丰宁 (颖川郡境 )南迁至揭阳桴源 (今江西宁都县北 )开辟而居。其长子赖光西晋永兴间 (30 4 - 30 6年 )仕于浙 ,此后其子、孙、曾孙相继从桴源移家于浙。赖庄本居桴源 ,移家浙江松阳县。时任江东府知府赖遇以其父居松阳为由 ,于晋隆安二年 (398年 )奏请松阳为郡 ,尊赖光为松阳赖氏始祖。南朝元嘉间赖仲方由江浙返迁桴源 ,后于元嘉末 (453年 )到赤竹坪开基 (今宁都县城址 )。隋开皇十八年 (598年 )易赤竹坪为虔化县治 ,赖氏八支裔孙各徙一方 ,赖度重返桴源 ,裔延居至今  相似文献   
9.
黄梅戏由一个民间小戏,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剧种,它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历程。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调,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形成"黄梅歌"这一音乐形式;在安徽流传时,与流传地民间音乐结合,以及接受高腔、怀腔等的影响,唱腔得到极大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梅戏音乐发展到专业化创作阶段,吸收了南北剧种、曲种,包括藏族音调、西北音调、淮剧音调、京韵大鼓、梆子腔等音乐材料;进入21世纪,更尝试融合交响乐、电子合成音乐等现代音乐元素,加大自身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叶法善是唐初的道教宗师。民间奉他为“国师”、“神医”,羽流尊之为“真人”、“法师”。对于这样一位历史、小说、神话、传奇与仙话交织,真伪杂厕、史实最晦的人物,鲜有人将历史的真实与后代追思想像的虚诞加以严格甄别。因此,结合正史方志、金石碑刻等历史文献,考证并明确唐代道教宗师的郡望、占籍与乡贯等相关问题,有助于叶法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