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充分阐释了“时空结合”的美学思想。他对于空间艺术有精辟、周到的论述,他把时间特征表达得如此鲜明,向空间艺术注入了时间意识,突破了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公认的“绘画是空间的艺术”的理论,开拓了山水画时空结合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林泉高致》中包蕴着灵动的生命美学思想。《山水训》是《林泉高致》中最为重要的篇章,文中提出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等理论,把自然的生机和人类生命的和谐当作审美的最高理想,表现出我国古代画家对自然山水的抚摩眷恋,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精神的"写真"。这些理论对当代生命美学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戴表元生于浙东,长于浙东,对故土的山水、风俗、人情充满感情,集中体现在诗歌中对故乡山水风物的热爱、对底层劳动者命运的关注和回归故土的隐逸情怀。其笔下的故土山水,不仅仅是地域意义的山水,也是一种对心灵家园的呼唤。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以"登高"为题材的诗作不计其数,杜甫的《登高》一诗依然独具光芒,因为这首诗有自胸襟见解中自然流出的高致。杜甫此诗的"高致"当为其积极进取、忧时虑世、不以年老多病而怠惰的精神,这种"高致"集中体现于首句中的"急"字。  相似文献   
5.
也谈"三远"     
刘勇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12-114
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平面成像的视觉艺术,与西方绘画一样也依据和应用透视学原理,关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透视理论,后人讨论最多的是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和平远。三远法,实则是宋代以后山水画创作兴盛,画家们在实践中发挥到淋漓尽致地步的“移动观景”“以大观小”等观察方法的系统化、理论化总结。  相似文献   
6.
从赏析的齐、梁与初唐3首诗作中,可窥见南朝至唐初山水诗的发展轨迹:谢眺广泛描写“真切实在”的自然,创造清远绵渺的意境;王籍着意刻画幽寂的山水,创造高阔静美的境界;宋之问过寺而寻幽探胜,借山水林泉来涤荡郁结。诗作从齐代的“玄意求新”,画景入意境,清新流畅,到梁代刻画精致,情景并茂,再到宋初虽留有南朝山水诗痕迹,又有新朝气象—_开始重视形神结合、审美性与社会性结合,意境更阔大深远,写法更工巧自然,音律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7.
丘园养素     
王鲁湘 《科教文汇》2012,(1):F0002-F0002
北宋郭熙《林泉高致》,首揭“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的六大理由:“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做,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呜,所常观也。尘嚣靼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相似文献   
8.
人节!. 1=卜E令每分钟80拍亲切、欢快地魏德伴词林泉曲1 }3 .j 17 6一)5 .5 5 11!0 5 4 32都5·年年2少少翼瀚瀚7一·两两0)!3 3 3 45 {7 .1 2 35一}66海峡海峡边T,海灭大熄一在渐·搭渐1篷火帐簧的的普口昔曰八7八7夏夏5·上就2一船服八乙一卜l月护OU一2一在这1一们上7一·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文献资料与器物的分析、考证后认为,莆田林泉院是一所年代久远、武风盛行的寺院;将其视为南少林寺证据不充分。  相似文献   
10.
详尽分析北宋中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林泉高致》绘画创作,认为郭熙的绘画创作思想涉及了山水画创作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能体现其绘画创作思想的是对于画家在创作实践中的审美心境、创作态度、山水画取材,以及笔墨运用等问题的提出与阐述.指出郭熙的绘画创作思想对今天的中国画创作与发展而言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