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原藏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风险因素,并评价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在预测高原藏族住院患者VTE的价值。方法 选取拉萨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住院的534例藏族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该科住院患者VTE防治流程收集相关数据和筛查VTE发生情况,观察海拔、D-二聚体、血红蛋白、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肺动脉高压等相关因素与VTE发生的相关性。同时评估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预测在院VTE的效能。结果 在534例高原藏族患者中,发生VTE有75人,占比14.04%.高原藏族患者居住海拔(p=0.16)、血红蛋白浓度(p=0.36)、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与VTE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02;p=0.028),D-二聚体升高及合并COPD、肺动脉高压与VTE发生显著相关(p<0.001;p=0.030;p=0.030)。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显示,极高危者发生VTE占比最高,为5...  相似文献   
2.
吴科学  翁宇  蒲智  多吉 《西藏科技》2011,(10):51-53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动脉瘤治疗的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发病、部位的特殊性。方法回顾分析54例诊断明确的脑动脉瘤患者诊治经过,总结藏族病人动脉瘤的好发部位、脑血管的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总结手术、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处理要点及随访结果。结果54例患者,39例行开颅夹闭术,2例进行了颈内动脉阻断动脉瘤孤立术,介入治疗7例,以格拉斯哥术后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恢复好的患者28例,差者7例,手术组术中及术后死亡11例。保守治疗8例,3天内再出血3例,14天内再出血2例,2l天内再出血1例,治疗出院2例,死亡6例。结论高原脑动脉瘤治疗应该尽早,手术可以经翼点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介入应争取在急性期内尽早将动脉瘤栓塞,手术后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关键,支架辅助的介入治疗,手术后抗凝是关键,APTT的观察目前尚无确切的数据统计。脑动脉瘤是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因素,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40%和33%。目前干预治疗主要有开颅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当然还有包裹、高流量搭桥后的孤立等,高原地区脑动脉瘤的治疗刚起步,手术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国内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付红 《西藏科技》2012,(2):50+63
为提高高原地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治水平,对6例发生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病例进行了分析,6例均好转出院。提示在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熟悉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早期识别肺动脉血栓栓塞的症状,及早进行正确处理,有助于高原地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内镜将组织粘合剂准确地注入胃底曲张静脉内,栓塞曲张静脉,使出血立即停止,达到止血和预防出血的目的。结果内镜下通过注射针注射组织粘舍剂栓塞曲张静脉治疗胃底静脉曲张12例,12例止血成功,止血率100%,曲张静脉消失8例(66.6%),减轻3例(25%),再出血1例(8.3%),发生并发症1例(8.3%)。结论内镜下通过注射针注射组织粘合剂栓塞曲张静脉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具有止血率高,曲张静脉消失率高,再发出血率较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部分性脾栓塞术与脾切除相比较,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更重要的是保存了脾脏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瘤以进行性痛经、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增大为典型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生育能力,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新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为7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成功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瘤患者7例,年龄29~45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未生育3例。1.2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 inger’s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动脉导管鞘,将5F Yashiro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主干末端,造影证实后,以PVA颗粒进行栓塞。再次造影肿瘤血管未见显示,主干保留。术毕拔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1.3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术,经过精心护理,9~10 d后出院。出院后随访:6例患者第2个月有正常月经来潮,1例患者第3个月月经来潮,7例经量均正常;5例痛经消失,2例痛经较术前减轻;7例患者盆腔B超示子宫腺肌瘤声像均消失。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项新型诊疗技术尚未...  相似文献   
7.
肺静脉内血栓脱落引起的器官栓塞是肺癌术后早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对8例肺癌术后并发不同器官栓塞的临床分析并复习文献认为,该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肺循环中,肺静脉血直接进入体循环的特点是发生该并发症的解剖学基础。2、癌症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多种因素均易激活凝血机制而诱发血栓形成是该并发症的病理学基础。3、肺癌术中操作不当是造成静脉内血栓脱落而引起该并发症的最直接原因。4、肺癌术后胸腔负压的重建是引起肺静脉内血栓脱落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5,(25):96-9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椎体压缩性骨折栓塞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入院宣教与护理,观察组实施椎体压缩性骨折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栓塞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21±2.21)d,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21.57±5.12)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7±5.12)d,平均下地活动时间为(24.87±2.95)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下地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减少椎体压缩性骨折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对于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贲门癌的局部化疗加栓塞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2例骨折后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结合文献对该综合征的发病率及病因病机诊断、防治措施以及预后进行讨论。本文强调早期诊断是预防和治疗该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