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篇
教育   368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环境的美学建构,首先是“诗意地栖居”做到“大道一如”,既而在“大道一如”的守护下做到“和谐共存”,这是实现人类“诗意栖居”的本源,只有这种“和谐共存”,人类才可能在“充满劳绩”的情况下拥有真正、自然、自在、自由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2.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之所以非常喜欢荷尔德林的这句诗,因为在海德格尔看来,它道出了生命的一种本真的、自在的状态。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不禁要问:本真的教育对多彩的生命究竟承担着怎样的责任?是唤醒、放飞?还是抑制、羁绊?  相似文献   
3.
英国意识流作家伍尔芙认为:在英国女诗人中,克里斯蒂那·罗塞蒂名列第一位。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终身却不曾婚嫁,过着修女式的隐居生活。她曾拥有挚爱,却有意地放逐自己的灵魂。她的内心充满“灵与爱”的纠缠,肉身与精神的二元对立。她脚踏坚实的大地,却又仰望着天国。她的诗歌传递着她诗意的冥思,承载着她一生孜孜以求的存在空间与生存维度。  相似文献   
4.
韩青惠 《辅导员》2011,(18):9-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人才选择,鼓励个性化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那么,在各地各校具体的教育实践层面上,如何体现多样化人才观念?无疑,选择和路径也是多样的。"诗意"与"诗教",这是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人都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每一个教育人亦如此。 2010年9月13日这天.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对于我来说,却意义非凡。这天,来自浙江、江苏、上海两省一市的100名校长集结于沪.开始了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王海青 《青海教育》2013,(11):86-86
“教师心中有爱,腹中有诗,指上有金,就可以诗意地栖居了。”这是我在山东师范大学参加学习时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给我很深的触动,也让我回味良久。原来教学也可以成为诗意的生活,原来教师也可以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理念已作为一种生存智慧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文明的膨胀,对自然榨取的恶化,人们开始思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心灵上的生态问题.劳伦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类关怀"意识的作家,他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寻求人类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的理想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8.
杜鹏 《当代教育论坛》2007,(10):133-134
由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刘建琼老师撰写的《语文的境界与追求》,2007年8月已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手捧这本抒写精细、编辑精致的语文著作,在抢先拜读的喜悦中,课余细研,灯下漫思,已经感受到一个  相似文献   
9.
邹姗姗 《文教资料》2007,(34):132-134
北村的近期创作主题凸现了诗意与现实的冲突,通过对爱情的绝望,对自身人格堕落的失望以及对诗意栖居追寻而不得的无望展现出来,并对此提供了宗教救赎的获救途径。神性启示的文本模式也在另一方面羁绊了北村作品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如此说道:"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如何把学生从由于应试而造成的冷漠、压抑、紧张、恐惧中解放出来,让诗意的清泉浸润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教者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呢?现以《赶海》这例,做些许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