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800年历史的福建梨园戏已落寞.经台湾民间剧团以时尚包装后.却红遍岛内  相似文献   
3.
陈雅谦  谢英 《莆田学院学报》2012,19(1):78-81,88
历史上制约闽南梨园戏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是来自于梨园戏班的内部"固守旧制"因素。几百年来,梨园戏班在演员的年龄、表演科步、戏曲内容的构造,特别是口授身传的师承关系上,执着地固守着从先辈那里留传下来的一些"遗规",较少变革。而潮剧和莆仙戏,则在发展中多有变革,指出这对于思考梨园戏发展的制约因素问题应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800年历史的福建梨园戏已落寞,经台湾民间剧团以时尚包装后,却红遍岛内梨园戏,这个发源于福建泉州,达800年历史的中国最古老的戏种,  相似文献   
5.
制约闽南梨园戏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是来自于社会和心灵的“思想禁锢”因素。闽南历史上出现的“礼俗犹蒙面”习俗、“鸟巾戏”现象和“西厢风波”事件,正是这种“思想禁锢”的反映。它反映出朱熹理学思想和精神对闽南大众的深远影响。朱熹理学思想和精神在历史上如同“细腰蜂”一般毒害和麻醉着闽南大众,也制约着闽南梨园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三五娘》是流行于潮泉两地的经典名剧,在闽南文化圈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文章通过分析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艺术表现,揭示蕴藏于其中的闽南文化的特性,即闽南文化具有崇儒与远儒、保守与开放、遵礼与反叛、精英情结与草根意识并存的二元性,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性,与闽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移民历史和剧本本身的传播环境密切相关.《陈三五娘》还体现了闽南文化草根性、边缘性与多元性的特征,二者相互融合,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文化的竞争,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梨园戏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文化遗产价值突出,旅游开发意义重大.文章系统论述梨园戏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旅游开发意义,分析其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应把梨园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泉州旅游发展规划,并从旅游品牌打造、旅游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宣传促销等方面提出开发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伟 《兰台世界》2012,(17):64-65
在"公共观演场域"的历史视阈下,重新审理"陈三五娘"故事在两岸三地、日韩南洋的传播脉络及其在当下媒介语境中的新变历程,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俗曲艺产业的发展提供范例,也有助于闽南戏曲文化圈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
泉州籍国家一级编剧王仁杰在新世纪初创作了梨园戏《蔡文姬》的剧本,用人性化的书写生动塑造了东汉末年的女性人物蔡文姬。全剧充满人文关怀,闪烁着人文精神。在这一部新编历史剧中,不仅可以从蔡文姬这一女性人物身上看到她所陷入的情感泥淖与文化困境,还可以从中探讨王仁杰所践行的“返本开新”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0.
如果深入细究小梨园经典剧目,会发现梨园戏的"才子佳人"模式有别于正统文人戏的样式,即并不表现为"士大夫文人"戏,而是呈现为"市井文人"式的独特文化取向,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逻辑。本文拟从这一个视角,选取传统剧目《陈三五娘》与新编戏《董生与李氏》为例子,通过以市井文人价值取向来选择传统文本,以及市井文人价值取向在结构、人物、语言上的呈现,分析小梨园的剧种特色,以此回应中国戏曲回归传统、回归古典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