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8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阳波  凤鸣 《出版参考》2005,(11):25-25
西方人喜欢把一项重大事业的创始者称为某某之父,那么,谁是“百科全书之父”呢?研究百科全书历史的人说法不一。西方比较多的学者认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根据是:第一,他最早搞学科分类,把当时已有的知识分为理论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实践科学(伦理学等)和创造科学(诗学),而知识分类正是编百科全书的基础;第二,他最早概述人类已有的全面知识,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父性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依据《爸爸,去哪儿》折射出来的当代中国父性教育缺位的主要表现,提出一系列有关父性教育回归的建议,呼吁广大爸爸们回归到家庭教育中来。  相似文献   
3.
东西的小说是一种在虚无主义肆虐的后传统、后革命时代下的寓言化写作.<耳光响亮>关注的是1976年文化精神和家庭生活意义上的"父亲"弃世或出走之后,那些"时代孤儿"的成长过程和生存境遇.<后悔录>所关注的重心是主人公从禁欲到纵欲时代的"性"的磨难,从中可以看到后传统的人神主义禁欲文化和后革命的虚无主义纵欲文化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以及个人良知在这种异己的、他律的伦理秩序和虚无主义的纵欲狂欢中的复苏和觉醒.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散文在质朴平淡的文风背后蕴藏着一种精美的艺术力量,即所谓的“于平淡中见神奇”,这是作者在艺术上一种真正的大巧若拙的体现,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作品在平实中蕴藏着极为精巧的构思。《背影》中四写背影、四次话别、四次“看”父、四次落泪即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忍辱著史的艰难历程中,人们偏重于对其逆境中进取行为的论述,轻于"孝道"思想对其著史的关注和研究。司马迁遵从家世传统和父亲遗愿的孝道思想对完成《史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把父亲临终时的遗愿和嘱托作为最大的孝道来完成。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9月,笔者听了学校一位教师的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为复习"减数分裂"。该教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手法和模式:先讲知识点,再配以典型例题及相关的变式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概念辨析、减数分裂过程、相关曲线图分析及图像识别。  相似文献   
7.
"英雄无父"母题是古代民间叙事史诗中的一个共享性的母题。它在中国叙事文学中被大量运用。从远古时期的历史记载到当代的电视剧创作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而且它不只是叙述着故事,同时也对塑造中国文化经验起着重要作用。文章试图从"英雄无父"母题在中国叙事文学的发生与演变中,找出中国民间文本被规约的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长白樵木(AraliacontunentalisKitag)茎结构,研究结果是:初生维管束有两种排列方式同时存在,即一种是排列成一轮在皮层薄壁组织的外侧,一种是散生在皮层薄壁组织中,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次生维管束位于成轮排列的维管束之间,由进行次生生长时由两初生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形成.  相似文献   
9.
《知识窗》2010,(7X):6-6
<正>陈恩禄是巴南区人,当了35年的老师,退休以后,他又开始了新的工作,那就是免费给孩子们讲课。"我到山区学校宣讲,不怕山高路远。"听到陈恩禄老师谈自己步行去讲课的事,不少人都不  相似文献   
10.
信念支配行动.哈姆莱特杀死克劳狄斯是为了为父报仇;克劳狄斯害死老王是为了满足其权利欲和色欲;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决斗是为了替父替妹报仇.分析表明:正直的信念引起的行为有时并不能带来好的结果,而邪恶的信念引起的行为一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