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学视域中的《孙子兵法》正义战争理论分为两部分:战争本身的正义性和战争行为的正义性。战争本身的正义性来源有二:一是合于民意与民利;二是战争的预期结果须"胜敌而益强"。战争正义性的两个来源是有机统一的,缺一不可:缺乏前者,战争本身从起源处便已经失去了正当性;不顾后者,战争的结果完全可能违背民意与民利而最终致使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战争行为的正义性有其独立的价值与意义,不应将战争本身的正义性同战争行为的正义性相混淆。战争行为的正义性表征为三个原则:一是对平民应该区别对待,不伤害无辜民众;二是在战争中禁止不合军事目的的武力行为,其目标指向实物;三是战争中具体行为的预期结果应合乎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际法限制战争以至最终消灭战争,始终是国际法学界的一个努力目标。该文从战争论的演进剖析其实质,进而探讨当代正义战争论对现代国际法与现代国际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依据战争的政治本质和政治目的,把战争区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种类型,阐明了区分战争性质的标准以及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提出了有理有利有节的军事伦理原则,确立了军事行为的道德评价标准,肯定了勇敢牺牲、宽待俘虏的人道主义价值。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决心以"正常国家"身份在世界秩序当中寻求位置,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没有人声言放弃毛泽东时代的"一条线"观念或者"三个世界"理论,但也没有人予以力主,"自力更生"的强烈信念隐藏在表面上缄默的背后,其中投射出的强大威慑力量来自中国最悠久的历史智慧;不结盟运动仍然在冷战的巨大阴影下艰难求存,但对于这个阴影的淡化,中国和美国都有着清晰的评估和趋同的见解,听起来有些矛盾,不结盟体系若要发挥效力,这个体系就必须拥有自身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大国身份将在经济一军事领域而非意识形态领域当中寻求定义,老实说,中国在这个时期以及随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寻求的正是这样一种地区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抗战在徐州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的徐州是日军侵华的战略要地,也是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这方热土孕育的热血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并倾力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引领下,英勇奋战,抵御外侮,为这场伟大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战争小说是伴随着新政权的诞生,为确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而创作的一种革命战争题材小说。"十七年"战争小说的文学史意义主要在于,它是在一个需要规范叙事的年代,合理运用既定的创作原则,从敌我对立双方四维叙事角度,立体建构了一个典型的正义战争叙事模式,并在集权政治的运作下逐渐经典化为一种战争文化写作范式,不仅影响和规范着十七年其他类型文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开"文革"文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7.
被称为“乐府双璧”的《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描写了两种不同的“战争”形式:《木兰辞》表面上看是保家卫国的一场正义战争,实际上更像是女权主义者对男权社会的一场挑战;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战争发展史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了战争的起源、本质、基本原则和规律性,明确了共产党人对待战争的态度、进行战争的目的和消灭战争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科学的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美英法等国为首的北约以保护平民、制止人道灾难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理由发动了利比亚战争。因此,利比亚战争涉及"人道主义干预"这项课题。从西方正义战争道德理论视野去考量利比亚战争,利比亚战争称不上是"人道主义干预",其在"正义战争目的"这一层面上存在道德短缺。即使按西方人道主义干预原则,唯有当极其严重的人道灾难发生时,人道主义干预才能成为正义的战争目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战争前夕的利比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