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08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兰才  周国明 《武当》2003,(8):65-65
从老均县到草店,是各方信士(俗称“斋公”)朝谒武当山的必经之地。每年朝山敬香的人员多,声势大。但凡集会、启程、散会,都有较为严格的会章会规。  相似文献   
2.
仰望金顶     
杨立志 《武当》2001,(11):65-65
明代文学家谭元春说:“善游岳者先望,善望岳者,逐步所移而望之。”古往今来,精于游道的人,每到名山大岳,无不通过遥瞻仰望来欣赏名山峰峦的雄奇。  相似文献   
3.
王永国 《武当》2004,(2):63-63
一、武当山名称谓总汇1、武当山 2、大武当山3、太和山4、谢罗山 5、仙石山 6、仙室山7、历山 8、参山 9、参上山10、参岭 11、参岳 12、岳山13、大岳 14、太岳 15、元岳、16、玄岳 17、神岳 18、仙岳  相似文献   
4.
《武当》2004,(4):59-59
武当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武当文化研究员张华鹏搜集整理的《武当山金石录》第一册最近出版面世。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10日发行《武当山太和宫》普通邮资封,邮资图为武当山太和宫、金殿和山门——治世玄岳坊。同日,邮资封首发新闻发布会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举行。当天供应使用的只有十堰市邮政局加  相似文献   
6.
祝建华 《武当》2004,(12):58-59
武当山自古是著名的仙山胜地,处于中国腹地、秦岭山脉大巴山东段。此地气候温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既适于观赏和居住,也便利陶冶人的性情,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理想的世外桃源。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必然为宗教所瞩目。在中国当宗教由多神崇拜发展到至上神崇拜,由部落宗教发展到民族宗教的时期,又大致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同步。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华北平原沿黄河中下游一线的长安、洛阳、开封。武当山的位置恰好位于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交割地带。西北距西安(长安)280公里,北距洛阳约290公里,东北距开封400公里。  相似文献   
7.
张一鸣 《武当》2003,(5):58-59
一 抗日战争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行营设在老河口。当年,黄埔军校均县八分校学生临近毕业,蒋介石从河南许昌坐车到老河口当面委托李公代他去训话并交代:“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攘外必先安内……”,蒋走后,李公安排好军务,坐汽车并带一吉普警卫人员从老河口直奔均县。当车辆行至均县土关垭两  相似文献   
8.
陈禾塬 《武当》2005,(5):44-44
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为武当山道门内口传心授的丹道修炼秘图, 因代代相传,难免在雕板重刻时出现一些错误。有些错误是为了隐晦真机,故意设障;有些错误是雕板时的笔误,以错就错;有些错误则是对道家的经典著作理解有误,出现了一些与原著不一致的地方。陈禾塬先生在著述《破译武当丹道延寿图》一书时,将这些错误一一记下,并加以考证,以随笔形式发表于本刊,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力档案》2004,(2):63-64
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四川五省和重庆直辖市,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景色优美。中华民族的伟大摇篮——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不仅在这一地区孕育了亿万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而且留下了丰厚的自然与历史文化积淀,其中九寨沟、峨嵋山、都江堰、龙门石窟、武当山、张家界、庐山等名胜古迹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旅游资料的翻译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管理部门和广大翻译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翻译工作者的译文不仅需要基于所译景点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要使广大西方游客对译文能够很好的接受和认可。本文以武当山旅游景点资料的语用对比分析为基础,以语用翻译学原理为指导,针对武当山景区的景点名、景点简介、标志牌、告示语和旅游标语等旅游资料的英译,提出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