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寒假来临了,又到了大学生打工的黄金期。虽然打工的方式不同,目的略有出入,但殊途同归,大的方向无疑是积累资金、增加经验、了解社会。社会不同于学校,它有自己的规则,与学校的单纯和宁静截然不同。大学生的短期打工与真正地步入社会还是有差异的,但也算是一种模拟训练。虽说模拟,但也不能浪费大好时光毫无所获,上战场还是得讲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打工究竟有哪些门道呢?我们不妨用以下的关键词概括一番——关键词一:经验大部分大学生渴望找到能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可往往事与愿违。小A是计算机专…  相似文献   
2.
荀子、孟子在天道观本体论的最高层面具有一致性,即在终极层面的“礼”中,在“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是之谓大本”的“礼”处,荀、孟走到了一起。但是,孟子主张教化为先,强调内省。用伦理道德来教化被统治阶级;荀子却主张礼在法先,强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礼法并用。  相似文献   
3.
杨郁 《现代语文》2007,(4):22-22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乃至中国古代学的两座高峰,李白飘飘欲仙,有“诗仙”之称;杜甫博大精深,有“诗圣”之誉。两人共同生活在由盛到动乱的历史时期,然而,相同的历史却成就了两位同样伟大而却迥然不同的诗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庄子》与《易传》在谈及言意关系时,均提出了"言不尽意"论,但看似相同的观点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内在思想理路:作为儒家经典的《易传》之所以提出"言不尽意"论,并非是在质疑语言的达意功能,而是为了大力表彰圣人之意的广大深邃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的伟大创造,恰恰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宗经"、"征圣"的必要性;而《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却是建立在对一切人类智慧极端怀疑的基础之上(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圣贤经传之达意明道功能的强烈质疑),最终走向的是对儒家"宗经"、"征圣"思想的彻底批判。不过,虽然庄子认定,有限的人类智慧根本无法测度无限之"道",作为人类智慧衍生物的语言文字更无法触及"道"之真谛,但《庄子》却正是于不可言说之处开始了言说,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摆脱"言不尽意"的困境与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与《易传》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5.
张玉胜 《新闻实践》2013,(10):71-71
从秦火火到周禄宝再到傅学胜,还有一些乐于传谣的网络大v,他们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借着造谣、传谣形成所谓影响力,进而谋取不当利益他们殊途同归,成了危害社会的“大谣”对此法律专家、社会学者以及广大网民纷纷指出,对于这些网络“大谣”必须重拳出击,依法严惩,还网络以清明空间、(8月26日《中国新闻网》)  相似文献   
6.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和程砚秋早年有师生之谊,并同列京剧"四大名旦",后却一度分道扬镳,其间恩恩怨怨,扑朔迷离,长期以来世人为之困惑不解,本文试图揭开这一段尘封的历史,还梅、程两位大师由异质对峙,却异曲同工,最终殊途同归的真相.  相似文献   
7.
“同题异构”,就是围绕相同主题的教学内容,由两个及以上的教师同时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便形成对比,为听课教师提供一个思考、感悟、创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赵晓凤 《考试周刊》2011,(76):65-65
深度语文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感悟,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和积累语言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它与简单语文并非互相矛盾、背道而驰,而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9.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广播学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新闻院校、传媒机构的近90名与会代表汇聚一堂,就“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发展战略”总议题及相关分议题进行了深刻研讨。本刊以媒体融合为主题,特别辑录了研讨会上多位报告人的精彩演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出国留学不是洪水猛兽,留在国内接受教育并非“次优选择”,因为二者都是成为全球化经济所需要的全球化人才的“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