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玲 《今日中学生》2016,(26):35-37
花季女孩却自残 女孩是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咨询室的.坐在沙发上,母亲愁容满面,无奈地看着女儿,女儿却低着头,不肯说话. “你把袖子撩起来,让老师看看!”妈妈对女儿说. 女儿像没听见一样,不肯服从. 我建议母女俩分开谈. 女孩轻轻地说:“让我妈先说吧!”然后,按照我的安排,女孩暂时到会客厅去等待.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丧母后被接进贾府是将其作为陌生人看待的.她不仅不熟悉贾府的环境,亦不认识阖府所有亲眷.凭林黛玉母女同贾府的至亲关系应是府中的常客.故而,对林黛玉详尽介绍人物身份等做法有瞒蔽读者之嫌,不合事体情理.然而又不能对此举轻易作舛误或败笔论,应是大有深意存焉.仔细想来,红楼梦>是社会人生之梦,它是由诸多短梦小梦联缀而成的.对林黛玉进贾府的叙写犹如记述一场小梦,这充分显示出宏著的梦幻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成名小说《喜福会》中母女关系主题的探讨,集中展现了华裔第一代移民同其美籍子女之间由于生活环境、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心理隔膜和情感冲突,以及最终相互理解和相互认同的过程。衍生并讨论了中美文化的碰撞与兼容这一社会历史现实,揭示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和爱国情结。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非裔女诗人露西尔·克里夫顿,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中对20世纪美国黑人民族、黑人女性的生活和屈辱史都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摹。从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之初,克利夫顿在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中以身体为切入点,将身体作为汇聚个体情感、母女关系、民族传统的载体,使身体诗学成为克利夫顿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元素。本文分别从为身体歌唱、为身体哀伤、为身体再言说三个方面归纳克利夫顿身体诗学嬗变轨迹,进而认为,与早期诗作相比,克利夫顿的中期诗歌身体书写从热情与乐观转向悲伤与忧郁,后期诗作中的身体书写则更加体现出普世性和理性气质的创作特征,整体而言体现了克利夫顿从对抗走向包容的诗学转向。  相似文献   
5.
母亲历来是被讴歌的对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形象一直与温柔、慈爱、坚强、宽容、博大等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但在张爱玲的文本中,没有爱情的女人成为母亲之后,一反母性美好的形象,却受到调侃和讥讽:"金发的圣母不过是个俏奶妈,当众喂了一千余年的奶。”  相似文献   
6.
刘勰在文论史上独特而又鲜明地提出了"情深而不诡"这一命题。一方面,"体"对"情"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情"决定了对"体"的选择——设情以位体;刘勰深受儒家"情性"论的影响,尽管这种接受是挑战性的;他建立起了整个文论史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讲述的是四对华裔母女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小说一发表就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评论界的关注。本文以母女之间的冲突为切入点,以中美两国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为主线,一方面讨论了中美文化差异在母女冲突中所产生的影响,而另一方面则分析了文化冲突对于移民心理所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无论是学生还是语文教师,谁都知道作文的语文地位和重要性;但是,只有学生知道"榨文"的痛苦与煎熬,也只有语文教师知道"挖山"的痛苦与无奈。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耗费较多的时间辛苦批阅,而学生拿到作文后,往往是一眼瞥过,关心一下分数而已,甚至教师用红笔写的批注和评语也被晾在一边。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何不让他们也当一回阅卷教师、集中体验一下高考阅卷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创造了一个以母女关系为主线的女性世界。文章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喜福会》进行解读,通过对华裔母女两代人在文化观和婚恋观上的冲突和融合揭示小说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少数族裔女性的观照,以及作者期望建立和谐、平等的两性关系和相互依存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描写了四对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示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小说中母亲和女儿的冲突不仅反映出两代人之间的隔阂,更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