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限时作文字数不多,这对文章的篇章结构、材料组织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而目前中学生考场话题作文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结构混乱”。由于话题范围大,考生可能会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加上时间紧迫,来不及深思细想作通盘考虑就匆忙动笔,结果是先想到什么就先写什么,写到后来,觉得还漏掉什么就补写什么,导致思路不清晰,段与段之间没有什么逻辑联系,结构混乱,毫无章法。  相似文献   
2.
从书法艺术物质形态的点画、线条、结构、墨韵和章法的协调统一与文化形态完美的结合方面探讨书法艺术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3.
4.
圆朱文印具有自身特点的技法即刀法、篆法、章法造就了圆朱文印端稳雅逸、婉和精蕴的审美风格,它是文人审美趣味的理性升华。  相似文献   
5.
钟世华 《初中生》2015,(35):16-17
文章通常是用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所以阅读文章往往也就是在阅读文章的思想、情感.但这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对于一个语文学习者来说,还要学会从写的角度去阅读文章.仅仅关心内容精不精彩、故事好不好看,可能读了一箩筐书,对语文水平的提高也不见得有多少好处. 仅仅从内容角度读书,书会读得很快.倘若能在写的意识下读书,则会让书的阅读过程慢下来,慢到不会放过一处细节、一个句子、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以及整本书的章法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中小学书法教学执教者,我们应当积极倡导课堂教学形象化语言的应用,从而实现学科内涵从具体感知到抽象认识的提升,启发学生观之入眼、铭记于心,引导学生从实践中领悟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律。多媒体影像技术便是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逻辑关系建立和人机交互作用很好的技术与资源,在中小学书法教学实践中有着颇高的整统与应用的实用价值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苏教版必修五第一模块"科学之光"中选入了著名作家周晓枫先生的《斑纹》一文。该文内容虽然翔实,文笔很优美,但选入课本用作教材应稍作修改,因为其中有五个句子是有毛病的。可当笔者备课时提出这个问题时,却遭到许多同仁的嘲讽。原因有三:其一,周晓枫是著名作家,所写文章是不会有毛病的,不能吹毛求疵,不该班门弄斧;其二,即使有毛病也不应提出来,这样不仅有损于著名作家周晓枫先生的名声,而且自己会落得鸡蛋里挑骨头、斤斤计较的骂名;其三,显得自己孤  相似文献   
8.
文章体式是文章文体、结构、技法、语体等多种形式因素的综合表现.破译文章体式,要从文章文体特征、结构形式、章法技巧、语体特征等方面入手,以期有效对话教学文本,并在与文本多维有效的对话中,培育学生的言语智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晚清篆刻艺术家黄士陵“平整中见流动,挺劲中寓艉雅”、“外貌呆板,内含奔放”的风格特征和开“黟山派”一代宗师的艺术成就,并就黄士陵与吴昌硕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谈胜轶 《高中生》2011,(30):6-7
近几年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有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命题人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整体把握诗词作品的审美能力,要求考生能较好地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赏析作品的章法美。诗歌章法是作者情感的外在表现,章法结构的特点常常能够彰显作者构思谋篇的审美情趣。因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