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囿于国内、国际环境的制约,出于消除国内军阀割据,实现各民族平等和解放的现实考虑,中国共产党早期承认"民族自决权",主张采用"联邦制"作为国家建构模式。虽然这种主张和思想与中国历史传统以及现实国情相悖,其理论层面尚十分肤浅,但这毕竟是对当时国困民弱、南北分立的一种爱国反应,是为消除内乱的一种道路选择,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正是由于其理论的不成熟,使得联邦制与民族自决权渐渐退出中共的话语层面与思想层面,为单一制统一国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建构形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2.
论主权民族国家视野下的“民族自决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决"诞生以来,对建立近现代民族国家、推进世界非殖民化过程以及奠定现代国际关系基础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民族分裂分子在所谓"民族、国家一体论"以及"民族自决第一"大旗的引领下,对"民族自决权"肆意进行曲解。在面对民族分立主义重新抬头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重新认识。真正的"民族自决权"应该是在国家主权范围内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权利,国家主权是各民族共同享有的民族自决权,国家主权代表所有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决权同人权一样,已成为国际法中公认的原则,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在"克里米亚入俄"事件中克里米亚地方机构在缺乏国际法规定的可以适用民族自决权的条件下,未经主权国乌克兰的同意,举行住民公投,利用民族自决权挑战主权原则,有损害已经实现民族平等权和自决权的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统一之嫌。  相似文献   
4.
武婵娟 《学子》2014,(3):20-20
正语言的性质既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也就是比较容易理解了。小学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工具性与思想性的辨证统一,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这其中包含着三层意思:1、工具性作为学习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小学学科,必然是一门工具学科。语言是工具,这是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中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工具,是认识的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人们交际  相似文献   
5.
李维汉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汉是我党瓦族工作的先驱,远在延安时期就致力于民族问题的研究。新中国建立后,他在长期主管党的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期间,更以极大的热忱关注和研究民族问题,提出了许多符合客观实际的观点,形成了他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本文着重论述李维汉在择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7,(4):15-24
救济性民族自决是一项在极端条件下的集体人权,作为民族自决理论在后非殖民化运动时期的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领土主权原则的绝对性,但其并非使领土主权原则虚无化,更非为分离权招魂。有鉴于此,为了防止救济性民族自决权被分裂势力滥用,有必要从主体要件、实质要件、程序要件三方面予以严格限制,特别对程序要件更需分"事前、事中、事后"三部分进行讨论。同时,虽然救济性民族自决权尚不具备条约法与国际习惯法的法律地位,但日后成为速成国际习惯法确为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决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对于反对殖民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殖民体系瓦解的今天,民族自决原则受到了一定限制,尤其对于对外自决权的行使,只限于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我国台湾地区民族分裂分子妄图通过所谓“宪政改造”实现“台湾法理独立”,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以所谓“宪法”和“法律”的形式实现其“台独”主张,其法理依据就源于民族自决权,但台湾根本不具备行使民族自决权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苏联民族联邦制建立在民族自决权原则和具有特殊生活习惯、民族成分的区域的自治这两个基础之上,以民族原则来确定联邦结构的组成单元.列宁原则上支持以民族自决权为基础的民主集中制大国,视其为通向社会主义和民族融合的唯一道路.民族联邦制只是布尔什维克迫于革命后求民主集中制不得,而采纳的一种过渡性政治架构,倘若它在长时段内无法实现民族融合之最终目标,必然会崩溃于其自身两个基础所培育的民族意识和分离倾向.民族联邦制自身不具备自我维持的动力和权威,其唯一的支撑——民主集中制党崩溃之际,也就是它的消亡之时.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决权”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思想文化成果。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曾对“民族自决权”做过精辟的阐述,并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文章通过对列宁涉及“民族自决权”的著作及其相关的文献进行研究,分别就列宁民族自决权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思想内涵与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之中,民族自决权、发展权、和平权、环境权等,即"第三代人权"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倡导,这些权利要求体现集体人权的地位,认为人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发展不论是国家方面的还是国际方面的,都要求坚持以人为中心,是一种包容性的发展,是要求全世界人民可以公平的享有发展机会和享受发展成果的发展。包容性发展很好的体现了发展权与民族自决权、和平权、环境权的统一,但是要使包容性发展这一理念落实到行动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