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时期,在君权神授观念盛行的同时,对民众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执政者已提出“保民”、“爱民”等主张,但都是从君主本位的立场解释“爱民”的涵义,“民惟邦本”之说尚未出现。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民贵君轻”、“王者以百姓为天”、“以人为本”、“民者,君之本也”等思想,汉初贾谊对民众的作用又有更精当的论述。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才概括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经典表述。  相似文献   
2.
關於朱元璋删《孟子》,并且不讓他陪祀孔廟的事,我最早是從高旅先生的文史隨筆中讀到的,但一直不得其詳。約略知道删去的有“民貴君輕”和“土芥寇仇”之論,這是憑猜想也會意識到勢在必删的。但究竟一共删了多少章句?  相似文献   
3.
孟子“民贵君轻”的论述,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是“开明”君主的口头禅。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孟子是儒家首位具有“革命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桐城文化中的爱民思想体现在吁求统治阶级爱民、重民和贵民等方面,认为统治者应以民为贵,使"君—国—民"之间形成并保持一种良性的持续互动关系。桐城仕宦重视民众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地位,提倡爱护和厚待民众。桐城仕宦认为设君为民,民贵君轻,君臣有共事之义,而非臣之食禄为受君之恩之主从依附关系,这种共事之义的内涵是臣子匡正君主过失,利江山社稷,使百姓安居乐业。桐城诸贤突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贬抑男权,褒扬民妇,既宣传"女胜儿"思想,又颂赞"女君子"形象。其对待妇女之态度不以富贵为尊,而以思想品德上之"贤"来打破以政治上之"贵"和经济上之"富"为特征的阶级地位之不公,推举"惟贤者为尊"。  相似文献   
5.
秦的速亡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出现的第一次大危机,中华民族统一国家又处在历史的岔路口。西汉皇朝主导的一方,总结并完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理论,加强并完善专制皇权,延续2000多年。《淮南子》否定君主专制,提出以法约束君权,依法治国,主张以统一的法制指导的中央君主地方分治。已涉及当代君主立宪国家体制的某些因素,被“边缘化”了2000年。  相似文献   
6.
治国理政、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内容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重要文化遗产。以儒家思想而论,其诞生之初就与社会运作和政治架构密不可分。它以改变混乱无序的社会状况、重建崩坏的社会秩序为主要目标。儒家思想中有丰富的社会治理思想资源,如"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和为贵""民贵君轻"等。这些思想资源对于当今的社会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孟子斥责历史上的不施仁政的暴君为"独夫民贼",他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心;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也就是民之所欲,皆致之,如聚敛然;民之所恶,则勿施于民。孟子对当时诸侯的所作所为提出严厉的抨击:"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他总结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经验,充分认识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的"民贵君轻"思想,为儒家的"人本主义"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儒家在政治思想方面注重民心向背得失,皆源于孟子的仁政学说。——编者  相似文献   
8.
人性论自孟子之后,趋向于从伦理道德的层面进行判断,这其中,儒家往往怀揣着一种道德人文情怀,坚信人性本善。在孟子看来,先天的良善本心形成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构成理想社会。孟子言天,也往往指的是义理之天,将人性之善归源于天,即为此找到了依据,又增强了性善论的确定性。而孟子其“仁政”的本质即为民本。  相似文献   
9.
孟子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观点,把伦理道德纳进政治构建之中,形成独特的政治道德观。其根本原则是为政以德,重要特征是民贵君轻,基本要求是仁政惠民,重要前提是修德立身。挖掘其合理成分对今天的政治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民为邦本”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它有切实的内容.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决定政治成败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他们为提倡民权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并提出了保民、养民、富民、教民为内涵的民生主张.从这些政治理念中将得出一个具有政治实践意义的结论:为政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政治措施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归宿,否则是离民背本,并由此而败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