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当氯化钡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后有浑浊物质产生,并且当反应物浓度较大时,同时会有气泡产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得出氯化钡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
王长青 《化学教学》2005,(10):19-19
原题: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具体内容及答案见P6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用EDTA配位滴定法,结合反滴定方式测定NaCl-BaCl2混合盐中的BaCl2时的相关问题.对照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BaCl2的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来源 高一化学教材(人教版)136页关于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稀硫酸、硫酸钠、碳酸钠三种溶液分别与氯化钡溶液作用,均能生成白色沉淀,然后再分别滴加稀盐酸或稀硝酸,其中最后一个试管中的白色沉淀(即碳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的)溶解。由此得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SO4^2-,可通过在被检测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或稀盐酸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的方法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5.
工艺流程题的内容往往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从题干部分看一般都是采取流程图的模式.(1)流程图的形式各异,有的以操作名称作为框图形成流程的主线,有的以物质作框,有的以设备作框,但每一题都固定某一种形式作框,从近几年的试题看常见的是以操作名称为主线,物质随着操作流程发生变化.(2)这类题目中通常还包含简单的实验设计,实验一般为制备或对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解题方法:关注流程"三线"(去线、进线和可逆线)和"核  相似文献   
6.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弱化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加强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建一定的情境,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建立合作主题;顺利的推进合作前的讨论,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团建一致的情况下,清晰准确地完成实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合梳理整个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评价反思,借别人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短处,以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能力.一、创设情境,建立合作主题  相似文献   
7.
在必修1教学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同事们对于SO_4~(2-)和Cl~-检验出现了不同意见,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的问题在于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沉淀(在中学生学习范围内)除了硫酸钡和氯化银外,考不考虑硫酸银?带着这一问题我们首先查阅了硫酸银的K_(sp),人教版选  相似文献   
8.
正综合性计算题是指化学方程式计算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相融合的计算题.其特点是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相关物质的质量,然后再计算出有关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是中考试卷的最后一道大题.由于此类题综合性较强,所以在命题时必须慎重.尽管如此,每年都有一些省市的中考计算题出现科学性错误,现举两例2013年中考计算题,从命题的科学性角度分析加以分析说明,目的是引起命题者的反思,切实提高命题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考试题中,围绕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所设计的推断题、鉴别题、探究题等,常是中考备受青睐的热点考题,考生失分率相当高.此类试题通常综合性强,知识点覆盖面广,尤其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考查.而熟练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发生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钥匙.为了便于掌握这类  相似文献   
10.
余太姿 《湖南教育》2005,(12):37-37
发散思维是一种无限制、无定向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多变性、新颖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勇于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只用水区别下列四种白色固体:1.碳酸钠,2.硫酸铜,3.碳酸钡,4.氯化钡。这题答案有好几种。教师可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争辩、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