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知我心     
石羽 《课外阅读》2011,(2):20-22
我搞了多年心理学教育,深深懂得"代沟"的永恒性。社会进步的活力,就是由两代人的心理落差激发出来的。可是我万万想不到,在我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代沟"正毫不迟疑地闯进我家。  相似文献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话使我们深深地懂得,“读”是语文的精髓,学习语文就是要能说会道,文笔流畅。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既有实用性技能的一面,又有文化永恒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本论述了杜甫诗中的宗教思想,认为杜甫希望栖身宗教的意向,体现了对儒家道德伦理的失望,而渴求宗教的契因在于企图以仙的绝对自由性、永恒性、无痛苦性来开释自身所受的压抑与烦闷。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提出过“滋育型经典”这样一个文学概念,希望把那些特别重要的经典与普通形态的经典区别开来。所谓滋育型经典,即具有普遍性、人类性和永恒性的经典。它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对读者的情感、思想和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它是最高的成就和完美的典范,能给作家提供丰富的经验资源。像《史记》、杜诗和《红楼梦》,像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和托尔斯泰的小说,都属于伟大的滋育型经典。  相似文献   
5.
6.
在新课程文化下,观察教育教学的视点日益丰富,多种多样的价值与标尺令人目不暇接。虽然,以种种理念去看课堂,每每令人耳目一新,且也有与众不同的感悟。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是一些问题时时在我脑中萦绕不去:真正的教育其内涵是什么?究竟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课堂教学呢?有没有一种更具永恒性的价值指南在引领着教育及课堂呢?……每次的冥思苦想都不由自主地回到了教育哲学的元命题上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教育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7.
偏见是什么?偏见是宇宙时间的永恒性与生命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一切偏见究其本质皆如此。 假如人类没有大脑意识,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偏见。然而,人类文明与文化的最大缺憾处,除了暴力之外,恐怕最普遍的便是偏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内质的和平性,发生和发展了中国画艺术整体中的花鸟画。花鸟画的发生、发展能这么专心并经久不衰,除了中国历史连绵不断的悠久性作了保证外,中国文化的和平性深入了人们内心的这一点不容忽视。而人们的内心,选择了花鸟画作为了象征。这古老的画种至今仍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状态,实为中国文化的和平性所决定。人类内心深处最服膺的,应是这种符合人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对传统历史观和逻辑判定的虚假性的论证,揭示其人的非理性本质,从而从虚化的终极主体之确立的角度,诠释对“人”的理性定义的遗憾,并进一步由阐明文学的非理性形式所蕴含的人的永恒神性来肯定文学的终极魅力。  相似文献   
10.
当时光的脚步步履匆匆地飞踱过我们的身边,除了肌肤上那一条条印有时光的痕迹,更多的是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感,从书简到电子屏幕中闪现出来的点点字符,科技在岁月中成长,用它强烈的带入感让我们往前推进.时代发展了,思想进步了,但这绝不表示老的、旧的传统就可以被扔掉,文字就是我国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如何使这一主题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焕发新意,重新找回生命,设计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