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千年历史的书院,随着清末光绪帝的一纸诏令而被宣告废止。随着西方文化鱼贯而入,国人幵始厌弃以儒学为主体的古老文化,将目光转向西方文化。虽然西方文化并没有因此而真正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独特而源远流长的河床,但我们旳传统文化却因此而失去家园。余英时用"游魂"来比喻失去寄身之所的现代儒学。如果说儒学是"魂",那么书院是"体",只有儒学之"魂"与  相似文献   
3.
永明是一名军队离休干部,现年80岁。离休后,他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本色,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雍永明先后9次被评为民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振兴区政府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作为一个老党员,他深深感到自己虽然离职休养了,但不能光享清福,应该为社会再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用自己的所学所长为社会尽绵薄之力。2004年,他在北京儿子家中看到了一篇"我国青少年近视现状调查报告"后,在为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不断增加而感到焦虑  相似文献   
4.
综观永明延寿现存著述,其思想最大特点在于"圆融"。延寿圆融观的产生,有社会政治文化历史根源、佛教自身统一发展需要、中外佛教圆融思想渊源、延寿自身经历学养以及对治时弊等因缘。其基本内容包括一心圆融观、中道圆融观和诸教圆融观三个方面,并内在包含三个方面圆融的实践观及其实践。其特色有三:"一心中道"的圆融观及其方法论、圆融中的批判和批判中的圆融的统一、大集成性。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哲学理论和文化借鉴意义,也对教界和现代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对体诗的韵脚、平仄变化、首尾两联中对偶以及句式、篇式、变体、宽严等格律要求加以分析说明,从具体诗歌现象中归纳出声的规律。目的在写作时借鉴声律要求,使内容与形式适应,读之开合呼应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从咏物诗史的角度看,宫体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物及人、而最终又将人物化的过程,而永明诗人实着艳诗创作之先鞭。永明咏物诗对宫体诗的影响有二:一是对待诗歌的娱乐性态度,二是写实风格和构思技巧。在咏物诗影响下,宫体诗人对待女性的态度和其创作心理发生很大的变化:采取了“漠然”的他者视角;多关注于女性的服饰、肤色、容貌及所居环境等细节;着力营造一种感官刺激的氛围,极具诱惑性。  相似文献   
7.
陈青山:刘老师,您好!我们都知道您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专家,尤其是在汉魏六朝文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相关领域建树颇丰。《永明文学研究》《中古文学文献学》《玉台新咏研究》等一系列著作的出版,奠定了您在中古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地位,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了您的学术成就。据我所知,您最初从事古代文学研究时是在八十年代初,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年轻人从一开始就决定扎根相对枯燥的古代文学研究呢?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阅读《中小学数学》2013年第4期苏斌、邵潇野的《读,<老师被学生难住后>所想到的》和2013年第9期廖永明的《三角形中一个结论的再证明》时,看到了如下结论:如图1,△ABC中,∠B=∠C,AD是BC边上的高,O为线段AD的中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交线段AB和AC于M、N,若(AM)/(MB)=a/b(a>0,b>0,a/b≠1/3,且a/b≠1/2),则(AN)/(NC)=a/(2a-b).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康"社会以"天下为家"为特质,迥异于大同理想社会的"天下为公"。刘宋的"元嘉之治"和南齐的"永明之世",堪称"小康"社会的典型。"小康"是"盛世"之间漫长的分裂与混乱岁月中短暂的稳定期。中国古代"小康"社会的周期性再现,和中国古代王朝周期律相伴始终,可看作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定律。  相似文献   
10.
王融思想及诗文特色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融,永明文学的代表作家,“永明体”的创始人之一。目前学界对王融的研究尚属薄弱,本文对王融的思想及其诗文的艺术特色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