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大赋做为有汉一代文学的代表,其兴盛的局面,恰和汉诗的衰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赋兴盛最根本的原因,是汉代社会为汉赋提供了大的描写对象,汉人又有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汉赋从体式上和表现手法上又特别适应汉代的社会现实和汉代人的审美定势。  相似文献   
2.
李白对前代赋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继承主要表现在:继承"情真语至"的优点,利用前代赋的表现形式,继承前代赋的描写方法、前代赋的意象,吸收前代赋的词汇.超越主要表现在:明确想象目的,增强想象自由性,重视想象合理性,融汇汉大赋和抒情小赋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汉赋与礼学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汉大赋的形成及价值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汉赋与汉代礼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赋家对汉代。天子礼"仪典的翔实全面的描写,标志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帝国礼制的建构与完成。具体而言,汉大赋的崛兴与汉武帝时崇礼官的关系、赋家又多属礼官系统,决定了汉赋对天子礼的记录与描绘,这里又包含了赋家的尊帝都与崇王道的思想。同时,赋家崇儒重礼及尚文观念,亦与汉大赋繁之缛词之风格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学中,我们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的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中。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应充分利用作文教学,对学生渗透素质教育。古人云:"文无定法。"是不是作文真的无法可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文章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固定的模式,但并非无规律可依。"无定法"恰恰道出了写作的一个真谛——不求其形,但求其意。正因如此,在我国漫长的文学史上才有了风格迥异、灿若繁星的文学样式:先秦散文、两汉大赋、唐诗宋  相似文献   
5.
风行于汉朝的汉大赋,由于有“铺排”手法的支撑,才形成了总揽山川,包容万物、铺张扬厉、洋洋洒洒的巨丽形态,但也由此而带有了堆砌名物、典故繁多、雕饰词藻、艰涩难懂的缺点。“铺排”是汉大赋生成的柱石,也是汉大赋消亡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文学的标志性体式,其突然崛起和迅速僵化所体现的艺术规律,启示文学创作:继承与借鉴是文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因循与摹仿是文学艺术的致败之敌。  相似文献   
7.
“颂”与“讽”是汉大赋并存的两大政治功能,从表面来看,一个是“颂”,一个是“讽”,二者之间是矛盾的,但从实际效果上看二者又是统一的,归结到一点就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殊途同归的。两者之间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对立着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正一、"巨丽"范畴的最初出现及其"大"、"美"的美学含义"巨丽"出自《子虚上林赋》: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它是由"巨"和"丽"构成的并列结构。对于"巨丽"的含义,人们向来惯于以"大"、"美"或者"大美"等美学范畴去理解它,这就为理解该范畴带来了阐释困境:不仅混淆了"巨丽"与"大"、"美"之间的差别,而且也遮蔽了"巨丽"之所指作为审美范畴的独特  相似文献   
9.
汉大赋审美特征的形成,深受庄子审美想像力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庄子"道"的建构对汉大赋审美时空的无限性的影响、"道"的大美对汉大赋审美意境博大性的影响、"道"的表现对汉大赋体美手段虚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庆利教授的《读赋通识》是集作者30年辞赋研究而成的又一倾情之作,本书细致辨析了辞赋文体,清晰勾勒了辞赋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与流变,全面揭示了辞赋文学的一般特征与各类特点,概括介绍了历代产生的辞赋学重要著作,并对辞赋文学的名篇进行了艺术的分析与鉴赏。一、沿波讨源,纵横论说在本书中,张庆利教授对赋体文学的发展进行了贯通性的描述,第二章"赋体文学的源流"用两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和"隋唐以后赋"的演变,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