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肖谦 《寻根》2015,(2):135-140
家世吾族先世为河南汝南人,周代舍公之后裔,以后辗转迁移于安徽婺源,历代世系,均可考证。元末,贞四公又由婺源迁居河南省商城县南乡之牛氏畈(现属安徽金寨县),是为商城一世祖。务农为业,家道小康。六世祖洋公、泽公(号古石)兄弟二人,泽公孝友天生,以童稚之年,代兄被人诬陷  相似文献   
2.
张华腾 《寻根》2012,(1):115-117
袁世凯执政期间,一些文人拍他的马屁,说袁世凯是明朝著名政治家袁崇焕之后,实是无稽之谈,但项城袁氏源于汝南中原望族则是有充分根据的。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获得了秦昭王的信赖。秦昭王不仅封范雎为应侯,聘请他出任宰相,还把从韩国夺取的汝南赐给他,作为封邑。不幸的是,没过几年的光景,韩国又把汝南夺了回去。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华心”标志在我国历史上,华夏之中心在河南省汝南县城北1.5千米处、当年,周公帮助周武王打下江山.测量土地,把全国分为九州,豫州在中,在豫州之中的汝南的一座大台处,称为“天中台”.今存石碑两块,一横一竖,  相似文献   
5.
论汝颍文化     
汝南和颍川在先秦时本属于不同的文化区,然而,随着战国以后各地交往的密切以及国家的最终统一,两个地区在文化上逐渐呈现出融合的趋势,并进而形成了一种兼得多种文化之长的文化形态--汝颍文化.汝颍文化发端于先秦,形成于两汉,发扬光大于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对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沈约赴桐柏山乞为道士一事,无资料可证。然林家骊先生却据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一文,考证出了一段沈约鲜为人知的行踪。笔者结合诸种资料分析,林先生之说值得商榷,沈约事实上并未赴天台桐柏山。  相似文献   
7.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豁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提拔为宰相。狄仁杰初任这一职务时,碰到过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别人,就是武则天。  相似文献   
8.
杨晓培 《文教资料》2010,(17):73-74
本文以河南汝南地区梁祝传说为切入点,结合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所得,着重阐释汝南梁祝传说的独特特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提供些许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武剑青 《兰台世界》2012,(33):95-96
汝南"月旦评",是东汉末年汝南名士许劭、许靖二人在每月初开展的一次品评人物、论士议政的活动。该活动盛极一时、影响深远。"月旦评"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在舆论监督、选拔才俊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据南朝文学家吴均在《续齐谐记》里记载,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习俗源于汉代"桓景避难"的传说。传说东汉时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有一次费长房对桓景说,某年九月初九有大灾,要他速速回家,告诉家人缝一些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系在臂上,然后登山饮菊花酒,这样才能躲过大祸。到了九月初九这一天,桓景按照师父的话做了,带着全家人登山,果然平安无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