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5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经过预习,我们知道了“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这个动人的故事,也了解了汪伦和李白成为好朋友的过程。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好的朋友也总有分别的一天。那么,他们分别的时候,又是怎样的一番感人的情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赠汪伦》这首诗,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相似文献   
2.
(第一课时) 品味人与小鸟的“依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相似文献   
3.
踏歌之俗由来久矣.在唐代,踏歌风俗较前代更为流行.唐代踏歌承担着庆典、娱乐、祭祀、祝寿、送行等重要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李白《赠汪伦》为唐人送别名篇,现今学界对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情境说法纷纭不一,汪伦为农人或县令的身份也备受争议.结合李白原诗与现有材料分析,汪伦的身份应为县令,其携村民或家乐给李白送行的说法并不可信,踏歌乃是汪伦即兴而为.  相似文献   
4.
课堂连连看     
《快乐作文(低年级版)》2015,(Z3):6-7,10,11,14,15,18,19,22,23,26,27,45,51,59,88,96
素材小卡片一关于友情的故事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友谊的象征。“伯牙绝弦”讲述的是知音难求的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他的心意。后因称知己为“知音”。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鼓琴了。  相似文献   
5.
所谓“陌生化”,是一种重新唤起人对所看事物兴趣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对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保持一种新鲜感。儿童阅读教学中采用“陌生化”,旨在让儿童对文本进行细读,激发儿童文本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儿童文本阅读的主动性,让儿童对文本进行欣赏和品味。一、“陌生化”阅读:内涵与意义课文是儿童直接感知的文本。教材文本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时常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在对  相似文献   
6.
唐代崔道融的《溪居即事》用朴素自然的文笔塑造了一道和谐的乡村风景。"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用了诙谐调侃的手法,写出了孩童的天真与好奇。由"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可联想到在嬉戏的"小童"听到被吹入"钓鱼湾"的响动,以为是有客人来造访,于是急急忙忙跑去开柴门。一方面惟妙惟肖地捕捉到了孩童的趣味画面,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隐居溪边的悠然自得。在唐诗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类幽默  相似文献   
7.
<正>一位哲人曾说:"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括很多哲理。学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因吟诗作文而被处以极刑,甚至株连九族的人屡屡出现;但也有人因写诗作文而被提拔重用,或免于一死等等。前者人们称之为“文字狱”,后者不妨称之为“文字福”。因诗得名在数千年的诗歌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人因其名篇佳句而获得美妙的雅称。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著名,人称“郑鹧鸪”;诗人赵嘏以“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而得到“赵倚楼”的雅  相似文献   
9.
杨书焕 《考试周刊》2014,(56):45-45
<正>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呢?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中表露。新课标强调,教学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两》时,范读这首诗时故意错几  相似文献   
10.
刘新 《考试周刊》2014,(5):39-39
<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古诗词的学习特别强调情感体验,第一学段要求"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第二学段要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第三学段要求"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依托作品,采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其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一、故事激趣。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不少随古诗词作品流传至今的故事、传奇很有趣,若能把握时机,予以穿插,则既可以帮助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情感,又可以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活动中得到调节享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赠汪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