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方亭 《收藏》2020,(3):42-53
明代吴门画家钱穀和张復为王世贞绘制的一套《运河纪行图》册,描绘了万历初年京杭大运河沿线的84处实景。在这套由私人主导的画册中,有40余开表现的是运河沿线的河工建置,占据了全套册页近一半的篇幅,这在河图史和绘画史上皆属罕见,它们为嘉万年间一些重要的运河工程留下了难得的图像资料。《运河纪行图》册创作之时,明代总体的治河方略正处在由"挽黄保运"向"漕黄一体"转向的节点上。这套画册会以如此大的篇幅描绘当时的河工建置,实与画册主导者王世贞的治史理想以及嘉万年间河漕治理的史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3.
明清时期淮安地区黄、淮、运在此交汇,地理位置极其重要.黄河水患的严重危害以及繁忙的漕运和频繁的河工是淮安地区水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崇祀水神既是明清国家治理黄运水患的重要手段,也成为黄运沿岸民众的精神慰藉.水神信仰的盛行使得明清时期淮安地区的民间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马小玲 《档案》2023,(10):41-46
《中游河工全图》是一幅清代纸本彩绘卷轴河工及河运水利图,全图描绘咸丰五年(1855年)后,河决铜瓦厢北夺大清河入海,新黄河河道中游河段的河道形势和堤埝埽坝工程的情形,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此图未标注绘制者及绘制时间,根据此图绘制内容传达的信息,结合相关史料,推测此图当绘制于光绪二十八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2年-1903年),绘制者为时任山东巡抚的周馥或其幕僚,此图重点反映了济南附近一带黄患区疏濬工程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5.
6.
嵇曾筠是雍正时期著名的河臣。他在主理河南河工的七年时间内,着意加修和巩固堤防,同时加强河工修守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他的这些治河经验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之后的数十年时间内,黄河溃决次数大大减少。他的成绩的取得同皇帝的支持、同僚的配合、财政的充裕等原因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捐纳,又叫赀选,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卖官鬻爵。一般由政府条订事例,定出价格,公开出售,并成为制度化。清代捐纳始于顺治、完备于康熙、雍正、乾隆,冗滥于咸丰、同治,终于宣统,开办原因主要是为了河工,镇压农民起义,海防等筹集资金,捐纳虽对科举具有补充作用,但“以官为市”,“害国体、害政事、害民生、害官方、害人才”,是直接导致清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22,(1):61-67
1921年,黄河在山东省利津县宫家坝处发生决口,虽然北洋政府与民间力量积极筹堵,但是终究无力应对,遂几经商讨,将堵口工程承包给美商亚洲建业公司。该公司使用西式河工新法,成功将口门堵筑。这是晚清以来,西方人试图参与黄河治理,拓展殖民权益,并屡屡谋求与中国政府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在黄河治理问题上对西方人以及西法由有限接触向开放合作的转变。这种转变,既与民国初年特定的局势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中西方将在水利工程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相似文献   
9.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南巡,目睹下河地区百姓田庐俱淹的凄惨情形,决心治理下河地区河务。然,选用治河官员的标准却是尚德次能,以致治理方案的选用受到影响,导致"三无方案"被启用,严重影响到下河地区河工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清圣祖在首次南巡时,公开向官民提出了治理下河的要求。河道总督靳辅以确保黄河大堤安全,力保高家堰之安危,发挥洪泽湖的调节功能,顺利实现水出清口,蓄清刷黄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具体的治河方案。靳辅的治河方案体现出了治河的全局性视野及各环节的有机协调。然而,在皇权主导下,以于成龙为代表的一批官员为维护圣祖的决策而竭力抵制靳辅,圣祖亦公开进行压制。虽然最终靳辅的治河方略被肯定,但围绕水利工程,主观为民与客观现实的碰撞与斗争,反映了皇权对河工的影响及皇权、官僚的关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