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植的《洛神赋》在基本内容、写作手法上与宋玉的《神女赋》一脉相承。两篇作品都既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的互相倾慕,也刻画了神女与曹植在关键时刻主动逃离欢情时的不同心态,心态的不同折射出了宋玉与曹植创作心理的差异和人生经历的隐痛。神女对楚襄王的亲近与逃避是宋玉作为封建正直文人对君主的人身依附与渴望人格独立矛盾心理的反映,而曹植的“以礼自持”则是他对曹丕政治迫害的疑惧心理使然。  相似文献   
2.
郭宝成 《收藏》2008,(6):73-73
中国仕女画的形成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尔晋时出现了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到了唐代,仕女画得到空前发展,张萱的《捣练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都是描绘仕女的千古佳作。进入现代社会后,现代仕女画的风格和样式呈现出了有别于传统仕女画的风貌。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仕女画的发展空前活跃,形成姹紫嫣红春满园的景象。与传统相比,现代仕女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片面:  相似文献   
3.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华艺术中极为辉煌的历史时段:书有王羲之,诗有三曹七子二谢,画有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洛神赋》,赋文叙述了自己于洛水边与美丽洛神相遇的故事。本文品味、赏鉴《洛神赋图》,从六朝艺术"明空见性"说起,兼论曹植《洛神赋》的创作动机,点出《洛神赋图》的闪光之处在于宣扬人神相通,以美劝世。本文不同于普通的绘画鉴赏,作者并不在意绘画的内容、笔法,在他看来,不论是画还是赋,都为了展现对美、至诚和自然孜孜不倦的追求。而这一追求古今相通,或许这正是《洛神赋图》和《洛神赋》跨越了千年还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4.
王永贵 《收藏界》2012,(9):75-79
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有两幅作品倍受世人争议:一幅是被视为中国书法史轴心和圭臬的《兰亭序》,另一幅是王羲之行书《洛神赋》。《兰亭序》曾引起过全国性的论战,而《洛神赋》却倍受冷落。王羲之《洛神赋》屡屡被斥责为"伪书",也有人把《洛神赋》认定为"集字本"。在当今鉴赏家的眼中,《洛神赋》由于在流转过程中,不仅缺少古代鉴赏家的题跋,还缺少鉴赏印签  相似文献   
5.
王永贵 《收藏界》2012,(10):97-101
买鸡蛋,我们不用研究那只下蛋的鸡。但是,我们研究艺术品,不但要研究那只"鸡",更要研究鸡"吃"什么料,还要研究它的生态环境怎么样。如果有必要,我们还要研究"蛋"的影响,乃至艺术界、收藏界对这只"蛋"研究、收藏、保护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6.
洛神赋图》以其独特的连环有序的空间魅力、气韵绵长的幽兰之气、巧夺天工的跌宕之美向我们呈现出一种形式美,即连环之美。《洛神赋图》卷的连环特质体现在长卷构成形式、人物造型、背景环境的经营布局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洛神赋》主旨,以史实为据,考究赋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具体的政治环境,对《洛神赋》主旨的“感甄”说和“寄心君王”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联系作者创作时的特殊处境,分析其写作心态,对照其政治追求,并溯源“求女情结”的文化嬗变,因此认为赋作的主旨是“政治失落的遣怀”。这既便于加深对赋作内涵的体悟解读,亦更加深入对曹植政治人格的全面认识理解。  相似文献   
8.
用弗洛伊德学说重新诠释《洛神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代著名诗人曹植(曹子建),素有才高八斗的美誉。其代表作品(洛神赋)想像力丰富,词采华茂,语言凝炼,思绪流畅,感情缠绵,真切动人,获得历代学者的极高评价。然而,这篇感梦而写成的千古名赋主题,却千百年来产生大相径庭的理解。一批人认为,(洛神赋)为“感甄说”,记述了作者与长嫂甄后的隐情。另一批人则认为是作者对其兄曹丕的忠爱之心寄寓。近年2月陈祖美先生在(文史知识}(1985)年第8期,撰文批驳以上两说,提出新的看法,认为“(洛神赋)其实是作者通过现实感受描写一对男女苦恋的故事,……隐寓作者身不由己好梦…  相似文献   
9.
人神相恋作为文学意象源远流长,彰显着生命兴发与礼防压抑的对峙,其内涵包含着对世界、人本身及人的生活的探究、批判和思考.<洛神赋>,既表现了洛神的旷世之美, 且相互爱悦;又传达了人神之间因人神道殊而不得不以礼自持,导致了爱而不能终相厮守的遗憾与怅惘,并且透露了曹植想借助人神之恋来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获得精神慰藉和情感补偿的愿望.曹植身上,儒、道、侠思想兼而有之,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相济性和开放性,造就了他只能"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 成一家之言"的人生宿命.  相似文献   
10.
欧明 《农村教育》2004,(11):50-50
洛神赋》是曹植久负盛名的代表作。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据说曹植曾经追求甄氏女子,后被曹丕纳入后宫.甄女死后,曹植为了纪念他所思恋的甄后而作此赋,在这篇赋里.曹植把甄后比为洛水的水神宓妃,通过对宓妃美的具体刻画,表现出了较为突出的审美意识和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