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5篇
教育   8609篇
科学研究   993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1600篇
综合类   373篇
文化理论   56篇
信息传播   1057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960篇
  2013年   1021篇
  2012年   1239篇
  2011年   1438篇
  2010年   1078篇
  2009年   879篇
  2008年   1255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474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常光先 《垂钓》2003,(8):22-23
流动浮钓法和定点浮钓法历来是广大钓友擒拿鲢鳙的主要招数,可由于多种原因,效果总是不大令人满意。下面介绍的就是一种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行之有效的钓法。  相似文献   
4.
车天民 《武当》2003,(10):33-34
少年拳第二套的特点新大纲中的武术教材之一——少年拳第二套(以下简称“二套拳”),是一个很好的武术套路。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体现了武术的风格,尤其是体现了以长拳为基础,以基本功为基础之基础的武术特点。全套动作精神英勇、严肃,姿势朴实大方,动作刚劲有力,形象雄壮优美。从技击的特点而言,虽然全套动作结构很简短,但表现了武术的“四击”、“八法”、“十二型”的技击法则和人体动态的规律。以“四击”中的“踢”和“打”而论,就有蹬、踢、踹、弹、钩、冲、  相似文献   
5.
目前篮球运动竞争日益激烈,运动员更加注重运用心理素质来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获胜,因此探讨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对我国少年甲组男篮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用统计方法RSR法进行科学评定,为,心理选材提供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美两国少年田径锦标赛前8名运动成绩的数据统计,比较了两国田径运动各项目运动水平的现状差距,分析了两国少年运动水平产生差距的实质原因。从而挖掘出更深层次,更为理性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6,(7X):36-36
今年美国大学出版商协会的年会中心议题是如何向电子未来过渡。这是6月中在新奥尔良召开的年会上传来的信息。有500多人参加的会议主题是:“转换中的出版工作:21世纪学术出版课程、工具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短跑比赛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竞赛项目,但是有氧能力的提高,对其训练和比赛的全过程却具有重要意义。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训练中重视其心血管机能,在多年计划中抓好这个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基础训练中,一般耐力的训练安排是常年不低于30%。常用的手段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秀艳 《冰雪运动》2001,(3):12-12,29
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的成败,是我国速滑项目攀登世界高峰的关键。主要论述准备期全面身体训练中要突出专门性身体训练;在发展速度素质时,多采用动感性强的游戏方法;在发展力量素质时,以增加动作难度、负重与不负重交叉进行;在发展耐力素质时,采用跑与各种专门性动作密切结合的方法;在提高训练水平时,应考虑将训练负荷提高到适宜强度和多采用以长带短的训练方法等。上述训练安排为提高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成才率,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肌肉力量在速滑运动中的特点入手,指明少年速滑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应有自己的特点,其训练手段和判定方法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