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约瑟夫·海勒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二战时期士兵们在空军部队的艰苦生活。文章对小说的三个现实主义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揭露社会现实,表达反战情绪,以及探究美国社会中人物的异化。约瑟夫·海勒运用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后现代美国社会的荒诞和病态,并表达了他对人性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海勒在其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塑造了一批孤独忧郁、自我封闭、逃避现实的人物形象。通过描绘这些人物,约瑟夫.海勒深刻地揭示了象征资本主义官僚体系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对人性的异化与扭曲,流露出了绝望、无奈之感。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根本卖不动关于动物的故事书。"这是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当初被美国一家出版社拒绝的理由。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则曾经被出版社这样评价:虽然包含优美章节,但是"过于令人作呕"。审稿的编辑甚至大呼:"我请求将其埋葬一千年。"越陈越香的东西不仅仅是酒。许多在今天被我们视为文学家的人,刚刚出道时都曾收到过出版社的无情退稿。这些被记录在案的拒绝言辞,有的用语礼貌其实充满挖苦,有的则毫不客气地给出差评,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实验小说的代表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先锋,海勒和余华在长篇小说主题上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两位作家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旨归,即都聚焦于现代人存在之“重”的生存状态。与传统作家相比,余华和海勒在凸现生存状态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颠覆传统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死亡是海勒作品永恒不变的主题.海勒对死亡的关注与他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童年时父亲去世的阴影,年老后衰老和疾病的困扰密不可分.然而,海勒没有屈从于死亡的恐惧,而是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当面嘲笑死亡,从而最终战胜死亡.  相似文献   
6.
《第二十二条军规》虽然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小说,它是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缩影。约瑟夫·海勒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使作品主题得到了深化。小说从“第二十二条军规”本身到人物、小说的整体结构,无不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此小说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写作风格的探讨,揭示了小说凸现的"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花腔》中的"爱"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军规"都是人性中的自私与邪恶的象征,它们滥用权力制造历史圈套,对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进行扭曲和湮灭。《花腔》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从不同的叙述角度表现了冷酷中的黑色幽默,以戏仿讽刺不合理的现象。《花腔》和《第二十二条军规》采用回旋式的叙述方式,穿插众多人物传记,展示了社会各个层面上的关系。《花腔》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这些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李洱和约瑟夫·海勒的"经验同化"。  相似文献   
9.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20世纪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人物庞杂,故事情节与线索混乱.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人物众多,但主人公尤索林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仍是最突出、最主要的.他已经成为文学作品中"反英雄"形象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尤索林为代表的清醒者最终只能通过看似疯狂的努力来挣脱战争枷锁,实现个人目的.  相似文献   
10.
郑丹 《科教文汇》2008,(11):260-260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典范,以其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成为美国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文通过对它的叙述结构,写作风格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探讨,对其凸现的黑色幽默的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