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淮水谣》是"皖军"作家曹多勇的最新力作。从文本表层看,《淮水谣》与"淮水流域"相关,与"淮河歌谣"相联。透视文本内核,则是对淮河流域文化的理性反思与美学阐释,且这种反思与阐释不仅体现在作者有意识的文体设置与意味表达上,还体现在作者无意识的艺术追求与固存的艺术掣肘上。  相似文献   
2.
南宋涉及淮水的诗词创作繁荣,淮水也成为这一时代诗词的中心意象。这些诗词抒发了当时文人士大夫抗金复国、眷恋故国山川的爱国情怀,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淮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缓解淮北市长期缺水的状况,可极大促进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此调水工程也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此从水环境、土壤、地质环境以及湿地生态等多个层面分析调水引起的生态响应,为合理利用来水,保护和改善淮北市生态环境,促进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晋南朝时期,淮南寿春(阳)是南北争战的热点区域之一,双方经常利用当地水文条件来克敌制胜。首先是通过河道运输部队、给养并进行水战,北伐船队主要由黄河入蒗荡渠,再分别经颍水和汝水南下入淮。北魏曾在寿春建立了船厂、港泊和一支水军,并普遍运用树栅阻止敌船的战术。南方政权至寿春的水路或是溯濡须水、淝水而上,或是经中渎水溯淮而上。双方还运用筑堤蓄水作为攻防手段,如积水灌城、开塘放水阻遏来寇,梁朝甚至修筑了规模巨大的"淮堰",企图藉此淹溺沿淮低洼区域的敌军。  相似文献   
5.
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的蕲水有二,一入"江",一入"淮",在此所指的是入"淮"之蕲水。这条蕲水古河道发源于今河南省商丘市,于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对面入"淮",流经豫、皖、苏三省。隋炀帝大业元年修建通济渠,其东段之"商泗段"所占的水道,就是蕲水的河道。此后,蕲水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概缘于此。蕲水虽消失,但不等于与蕲水有关的一些信息全部消亡,至今一些古今地名中仍然保存着其或多或少的一些信息,诸如蕲县镇、蕲泽镇、祁南矿、祁东矿等。寻觅有关信息,查阅古今文献及先贤们的研究成果,恢复蕲水的原貌,以期今人及后人对消失一千四百多年的蕲水,有一个客观公正而合理的评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