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5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与两位山东名士的交游,现存的资料不多。本文讨论了他们交游的情况,收寻材料不遗余力,对苏轼研究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古今清谈万选》的编者是周近泉。书中有18篇作品可考知作者和出处。编者改动原篇名,统一以四字为标题,并删改原作品的开头和情节,破坏了小说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尚奇崇怪的选材特点,及每篇配有插图且进行评点注释的编刊版式,体现出编者的小说理论批评观念,也表明文言小说的通俗化、大众化,推动了雅俗文化的融合,反映了明代的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3.
4.
邓竹 《学子》2004,(11):44-44
张大千年轻时,曾毛遂自荐,向清末民初的两位诗词、书法兼工的名士李瑞清、曾熙提出要拜师学习书法,两位老师惊奇地收下这位20岁就蓄起了胡子的年轻人。李瑞清喜爱石涛的画,也收藏了不少石涛的真迹。  相似文献   
5.
Jane 《中文自修》2007,(5):9-1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说起陶渊明,人们便想到了《桃花源记》,那样美丽多姿的世外风光多么让人向往啊! 陶渊明一生任性而为,拥有着飘逸潇洒的“魏晋风度”:他主动要求做官,却又主动辞官归隐;他可以读书“不求甚解”,也能够弹奏奇妙的“无弦琴”,甚至还不拘小节,“取头上葛巾以漉酒”…… 在最黑暗的年代,陶渊明保持了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和一份恬淡的情怀。就让我们透过那些灵动的文字,去捕捉他生动的侧影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五)语言篇     
常见病症病症一:词不达意,不知所云考场作文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词不达意,病句连篇,错字迭现,让人无法看懂实质内容。甚至有个别考生将前面的阅读分析文段的内容照抄,或是将作文材料抄写一遍,然后天马行空乱说一气,这样的作文让人不知所云。病症二:直白低幼,缺少张力这是初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之一。这样的作文虽然文从字顺,表达清楚,但是文章语言表述不符合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描写人物,外貌描写脸谱化严重,个性特征不鲜明;人物语言不分场  相似文献   
7.
《古今清谈万选》的编者是周近泉。书中有18篇作品可考知作者和出处。编者改动原篇名,统一以四字为标题,并删改原作品的开头和情节,破坏了小说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尚奇崇怪的选材特点,及每篇配有插图且进行评点注释的编刊版式,体现出编者的小说理论批评观念,也表明文言小说的通俗化、大众化,推动了雅俗文化的融合,反映了明代的文学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8.
嵇康论     
嵇康是三国时魏末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也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长好庄老,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不愿效力于司马氏,最终被司马氏所迫害。但其高风亮节的情操为后人所敬重。  相似文献   
9.
孙浩 《文化学刊》2023,(2):224-227
《幽梦影》是清人张潮所著的清言小品文集,其最大的特点是原文与时人评论并行刊刻,展现了清初名士的风采与情趣。书中生活情趣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有读书之趣、游赏之趣等,典型体现了清初名士不同于前代的生活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江南古镇枫泾在历史上有个雅称,叫"吃镇".何谓"吃镇"?其实是夸枫泾是个颇为讲究饮食的小镇.民以食为天,历朝以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每家每户天天离不开吃.吃着、品着,在枫泾能慢慢吃出个味道来,给一段段历史增添了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