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菩提达摩,古天竺高僧,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传播佛法,并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是中国禅宗初祖。他的主张和修炼方法,后经多位高僧汲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加以改造,使其适应中国历史文化的环境,形成中国禅宗文化,并传至欧美、日本、韩国、朝鲜等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古代文学的鉴赏审美心理机制的某些问题,特别是就渐悟、顿悟和思维、想象、结合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深度学习需要活跃的思维活动,听说读写思都离不开悟,悟的缺失会导致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不强与教学有效性低下.悟有妙悟、渐悟、顿悟之分.妙悟离不开渐悟与顿悟.取法乎上、由“识”到“悟”、由“饱参”到“活参”是实现妙悟的三种策略;言语之悟、审美之悟、文化之悟、生命之悟是妙悟的四种追求.  相似文献   
4.
论成佛问题     
讨论佛家的成佛难题,像众生以至无情众生是否皆有佛性,佛性本有抑或始有,是顿悟还是渐悟成佛,等等,以期最大限度地消除在该问题上的分歧,至少也可以澄清问题。  相似文献   
5.
顿悟与渐悟     
倪文东 《江苏教育》2022,(29):20-21
“悟”有“顿悟”和“渐悟”之分。艺术创造与“悟”有密切的关系“,顿悟”靠艺术家的才情和修养“,渐悟”则靠艺术家的功力和修炼。我们认识到书法艺术的“悟”,是建立在艺术家对人生和自然的综合感悟和综合体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顿渐之诤"是公元8世纪发生于吐蕃的一次著名论辩,是汉藏佛教文化较早期的一次文化碰撞与交流。藏文文献中记载的"渐悟"一派的胜利,不只是因为其在大乘佛教教义方面的殊胜,还因其能够满足吐蕃佛教体系建立、发展的需要。另外,统治者基于对建立佛教体系及稳固统治地位的考量而做出的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永凤 《教育艺术》2007,(5):60-61,39
做老师累,做班主任更累!许多班主任都曾经这么感叹过.班主任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因为班主任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须管好;班主任的权力似乎又无限小,因为无论是谁都可随时给班主任下达任务,是一个忙忙碌碌的办事员.我也曾是个"保姆式"的班主任,工作像只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凡事亲历亲为,直弄得自己心力交瘁、身心俱疲.经过几年的打磨,也渐渐悟出了一些"偷懒"的办法来实现自我减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