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从交际所需实现的目的或功能出发来指导翻译实践的。它把翻译看作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该理论界定了翻译实质,划分了翻译过程中参与者的角色,并提出了著名的目的论。以功能派理论为指导来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所得译文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促进商业交际。  相似文献   
2.
尤金·A·奈达是美国一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他最为著名的翻译理论是动态对等理论,也叫功能对等理论。此理论不仅赢来了翻译理论的新篇章,并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帮助。把文化因素加入到奈达的理论中会使其更完善,因为文化可以平衡不同语言间的差异。旨在介绍并发展奈达的理论,以提出文化对等的翻译概念,及要达到这一原则需遵循的几个方面。可以从风格对等,从选词,短语和句子的等级对等,文化意象对等和背景知识介绍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文化对等体系,以供参考。希望可以使翻译活动更有效率,及加强不同民族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译者从事翻译时,会受其所处的历史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文化,及译者本人的喜好倾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翻译是复杂的思维再创造,翻译的基础是词汇和语法,但是在日常翻译中,仅仅凭借这两项难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高级翻译还需要译者从更深层次如:文化、修辞、语用、文体、逻辑乃至哲学层面进行分析和思考。本文旨在针对翻译教学中所遇见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从逻辑层面分析源语言和译文产生较大差异的原因:因为语言活动与逻辑思维活动是相互依存的.运用逻辑会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和相关原理,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判定命题的真假,从而为正确翻译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5.
在中英文化中,相同的喻体给人带来的联想往往不一定相同。这使得译者在翻译比喻时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那么必然要对原文进行较大的改动;要是忠于原文,那么译文读者不一定能明白比喻的含意。本文通过分析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中的一些具体实例,试图归纳总结翻译比喻时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中介语石化理论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介语这一现象就引起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的关注. 研究者发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它不同于"源语言"和"目标语",是学习者自己建立起来的独有的语言系统.这种转变模式可表示为:母语(源语言)→中介语→目标语.中介语是动态的和个性化的.  相似文献   
7.
王军 《家教世界》2012,(18):97-98
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译者应在充分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尽可能准确充分的在目标语言中展现源语言内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探讨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源语言和中介语言,以及借用的方式。文章还指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反映了中国的文化,揭示了词汇借用不仅是单纯的语言现象,还是社会语言现象。文章期望能够激发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了解词汇借用现象,并帮助其有效的扩大词汇量,同时也希望能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9.
陈德军 《培训与研究》2009,(12):134-134,F0003
本文回顾了不同种类的翻译以及对文本分析的历史,然后概述文本分析的不同理论。并讨论了它对英语、波斯语报纸社论的修辞结构的文本分析以及对这种特殊风格的翻译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影视作品的交流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但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字幕翻译者在处理一些涉及文化的因素时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电影本意的传达。本文结合一些实例,讨论了进行字幕翻译时可采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