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刚 《历史档案》2023,(1):90-98
清代驻防旗人的满语能力因族群、地域的不同而存有一定差异。最迟至雍正年间,南方京口、福州、广州三地的汉军旗人已基本无熟练掌握满语者。乾隆初年,南北各地满洲、蒙古旗人满语能力的急剧衰退成为普遍状况。乾隆中后期,在绝大多数驻防地区,日常熟练使用满语者所剩无几。清初的八旗驻防点大多未曾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乾隆二十年(1755)之后,各驻防地普遍兴建满文官学,并由驻防官员严加督查,大力强化满语文教学。然而,几乎所有的八旗驻防点均处于汉文化的强势包围之中,满语等旧俗并不具备长期保持的条件,官方创办的满文教育实际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
满语作为有清一代的国语。在民族融合的大潮中经历了其产生、发展、繁荣以及衰微的过程。以民族融合为立足点,对其中的满汉杂居、满汉通婚以及满汉文化融合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满语衰微原因。  相似文献   
3.
董丽娟 《文化学刊》2010,(6):110-115
考察满语和锡伯语在辽宁地区的存在和使用情况,并查找导致二者在辽宁地区濒危或濒绝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分析,让语言濒危问题不再仅仅是语言学家、语言学界关注的事情,而将其推到全社会的视野中,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和重视,以便聚集更大的力量,一同投入到这场维护语言生态平衡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事业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对二者的共时比较研究,也便于我们从二者的"同"与"不同"中更好地洞悉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语言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从而有的放矢,因"语"施"救",有助于我们采取更加有效的、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抢救和保护满语就是在抢救和保护锡伯语,反之亦然,二者具有互相借鉴的意义。濒危语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协调。除了语言自身的因素外,濒危语言保护还要从语言使用者对濒危语言的语言态度、政府角色的介入和支持、生存的外部生态环境的构建等几个方面重点把握。濒危语言的"保护方式"应该区分为保存和保护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伪满洲国是日本侵华时期在我国东北地区建立的存在14年的殖民政权,期间教科书发展已经偏离基本特质,沦为伪满政权的统制工具。此研究通过分析"国民科"教科书——《满语国民读本》的历史背景、编写概况及文本特征,揭示伪满政权控制教科书最深层的思想动机。《满语国民读本》通过重新定义"国家"、"国民",以及"满洲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等来达到制造忠顺"国民"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理论,对满语和英语的存在句进行深入的比较和研究.本文指出,满语和英语存在句最大的不同在于,满语可以用存在句来表达“所有”(possession)的概念,而英语存在句则不可以.英语中严格区分的there-be结构和“主语+have+名词”结构都可以统一在满语的存在句结构当中.本文试图用意象图式(image schema)理论理论对满、英两种语言存在句的差异进行认知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满族曾经作为-个统治民族,统治中国二百余年,最终却导致自己的语言文字走向衰落.目前关于满族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多,本文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满语消亡的历史背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语在清代有着独特的地位,被称为"国语"或"清语",满文被称为"国书".从16世纪末满语出现开始,它伴随着满族的兴起,在满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清朝中后期开始,满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最终走向消亡,因此,有必要探究满语消亡的种种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于较长时间先后进入并统治东北地区,在这若干年间,仅母语为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的女真人与满人,就曾经统治了共计四百余年的金与清两个朝代。这段时间里女真语和满语与当地的汉语发生了最密切的碰撞与交融。然而作为统治者的金代与清代的女真人和满人,在人口比例以及民族文化上却不占优势,故而其民族语言到后来被汉语逐渐替代或整合。尽管最终满语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整体淡出中国文化历史,但它却在一个较长的阶段里,通过与东北地区汉语方言的双向交流互渗,潜移默化地将自身诸多的信息及特征,融入于东北方言,尤其是辽东方言之内。本文就试图通过辽东方言中常见的语音和词语现象来说明满语和汉语的交融碰撞对辽东方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的奴儿干都司永宁寺碑与金代女真文石刻以及满语资料进行了比较,认为它们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作者认为,永宁寺碑上承金代女真语文,下启满语文,对于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和满语形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蒙古语和满语的复数词缀之间的关系。认为,蒙古语复数词缀-t和在它基础上派生的复数词缀以及蒙古语族语言有关复数词缀具有同源关系。在词源上它们是从构词词缀-tan、-ten虚化发展来的;满语复数词缀形式表现多样,同本语族语言复数词缀比饺,它们是从早期形式-tan、-ten发展变化来的。蒙古语和满语的复数词缀曾有过发生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