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7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操性格中的核心是毒辣残忍,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徐玲 《课外生活》2011,(12):16-19
捣蛋鬼胖帅这几天上课熬住不睡觉了,可是做小动作的老毛病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别人做小动作是偷偷把手伸进桌肚里玩,而捣蛋鬼胖帅却懂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个道理,居然敢在桌面上做小动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揭示"襄阳会"故事的史实依据,梳理故事传承积累的过程之后,对元杂剧、元平话作品中的"襄阳会"故事作了比较分析,进而论证《三国志通俗演义》对这一传统故事的继承与超越,说明这部长篇小说虽然是"世代累积型"的,但它的写定者罗贯中的艺术创新之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杨家府演义》在自觉与史家价值体系接轨的同时,融入世俗社会崇尚的江湖价值选择,呈现出与早期历史演义不尽一致的二元价值取向:戍边主将杨六郎对忠孝节义等传统儒家道德规范的自觉认同与忠实践履,明显承袭《三国演义》所确立的正统史家观念;盂良、焦赞等绿林人士的行为方式则受到《水浒传》建构的江湖价值体系的直接影响;在杨家一门5代身上,同样可以明显勾勒出儒家文化与江湖文化逐渐融合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7,(7):55-56
《这里是北京》;《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仓鼠革命》;《古典智慧丛书·101招系列》;《桂系演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史记》这一煌煌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垂范后世。司马迁用自己的视角为后世记录西汉前期至汉武盛世的风云变幻和昂扬精神。不仅如此,他还影响了后世的创作。民国黄士恒编著的《前汉演义》中的基本史实都是承继《史记》而来,却独具个性。其"演义"的文体特征,较为完善的白话语体和对人物行为、心理的详细刻画,可谓精彩绝伦。通过比较二者的异同,探究汉史通俗化写作对读者接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小说研究的兴起,民国学者编制了数量可观的通俗小说书目。这其中绝大部分书目已为当前学界所掌握,但仍有一种重要的小说目却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直尘封于民国的报刊中不为人提起,这就是黎锦熙先生的《史传演义举目》。《史传演义举目》上承黄人的《小说小话》,下启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是民国通俗小说目录发展的中间环节。《史传演义举目》作为"第五库书目提要之一"直接服务于黎锦熙的语言学研究,在客观上却推进了通俗小说目录的变革,反映了一种学科外力对小说研究的影响。这对当前开展跨学科研究实践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六月四日事最初进入文学领域是作为唐太宗入冥的原因,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和主体。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学的演进,六月四日事在后世的文学书写中主要体现为两个系统:一是融入唐太宗入冥故事,并在与梦斩泾河龙故事的博弈中逐渐淡化出故事重心;一是在明清历史演义中作为不可回避并浓墨书写的篇章,但随着故事本身政治神秘色彩和伦理道德色彩的丧失,其艺术感染力也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9.
"杨家将"故事从北宋开始广泛流传,熊大木以历史记载为依据,融入民间艺人的加工创造,运用以虚入实的手法重塑历史,编撰出《杨家将演义》这部小说,使"杨家将"的故事固定下来。历来对于《杨家将演义》的研究多集中于人物考证、形象分析,对于小说的艺术手法研究并不多,从"实"、"虚"两种创作手法来展开研究,更能加深读者对历史演义小说基本手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清人通过修订、新编、评点等手段,最终形成了《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东周列国志》三大演义的传世定本,这是对历史小说最重要的贡献,从中反映了小说演进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