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奇 《新闻知识》2008,(4):70-72
超视听,即"超常的视听",属于一种超常现象。超常现象,英文"anomalous phenomenon",原来是指与科学和常识相互矛盾的现象。一般人认为,因为超常现象无法用已存在的逻辑架构、或普遍被接  相似文献   
2.
《日本灵异记》中有几则"不孝"故事,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日本人的亲子观。由于古代日本不存在"孝"观念,在全面接受儒、佛思想后,必然会产生冲突。本文以《日本灵异记》中的"孝"与"不孝"为研究对象,从《日本灵异记》中展现的亲子关系、从亲子关系的变化看《日本灵异记》中的"孝"、《日本灵异记》中的"孝"的知识背景三方面来做出阐述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这几则不孝故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人虽然接受了"孝"思想,但并未完全消化,且具有儒、佛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据说伦敦Ham House古宅经常闹鬼,我不信邪但有点胆小又很好奇,便提着各种探测仪器跟着一群所谓的“灵异现象爱好者”走了进去。神经紧张地忙活了一夜,电子设备也没有找到任何异常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在编撰的过程中,不仅袭取了中国佛教文学,而且对中国的儒学典故也加以了利用,并通过比附的手法,将儒学典故这一文学元素改造成为佛教的内容,为宣扬佛教教义服务。文章以"孟尝七善"这一典故的出典及其使用意义为考察对象,揭示《日本灵异记》对中国文学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上灵异新闻的性质经历了社会新闻、政治新闻再到社会新闻的变迁,灵异新闻这种变动或反复的原因和过程,使我们对于新闻的实质及功能、对于新闻何以存在这些新闻学的基本问题,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和更清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日本灵异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其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儒学典故。不过,先行研究中并没有指出其中某些中国元素的出典,也没有考察借用的意义,更没有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中国文学吸收和改造的方法。本文以"轩辕黄帝之阴阳术"为考察对象,考证出其应出自中国史书《史记》,认为作者景戒将《史记》中关于"轩辕黄帝"与"阴阳术"浓缩成一语,并将其与佛教人物和因果报应相比附,实现儒学向佛教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小力遇鬼     
苏卫平 《成长》2005,(5):92-92
小力是我们室著名的“鬼才”,他跟我们不同,灵异功底异常深厚,他自称从小就灵通,尝试过阴阳眼,并且见证过好多灵异事件,尤以托梦、算命、阴宅、附身的经历为多。本来我们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但在小力玄乎的说词下,我们坚定的无神论信仰有了小小的裂痕,形成了一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模糊逻辑。  相似文献   
8.
张馨元  刘九令 《唐山学院学报》2018,31(2):98-102,108
通过对《日本灵异记》冥界巡游故事中的冥界人物、冥界景象、入冥途径及作品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奈良平安时代,人们对于冥界的认知和看待生死的态度,以及佛教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并且能够了解当时的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问题上的态度及所采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这张合影是英国空军战士们的合影.最后一排后四个的后面,可以清晰看到令一个脸.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民间文化又不断吸收正统思想的"报恩"是中国几千年文学的主题之一,它超越时代并与人们诸多的文化观念互动,形成一种自成体系而又较为稳定的文化心态。中国古代灵异报恩小说在历时性的发展中展现了共时性的特征,动物报恩型主要倾向于吸取民间文化而精灵报恩型在民间文化的底色上儒家文士文化成为前景。每一个时期的报恩类型都是作家们在民间与正统的思想中进行的一种不完全的超脱,但这种不完全的超脱又是对前一个时期报恩作品的艺术与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