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爨”     
四月底,《天津档案》编辑部到北京郊区召开了一次笔会。本栏刊出的一组文章,即为采风之后所写。文章排列无先后之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宋炳龙 《大理文化》2011,(11):105-112
两爨与乌蛮白蛮公元223年,刘备死,"夷帅"们便以为蜀汉内忧无力南顾,于是,高定元杀了越郡将军焦黄"举郡称王以叛"(《见三国志·吕凯传》)。尤中《云南民族史》说":雍凯、孟获则把蜀汉派来的益州郡太守张裔绑架了送到孙吴去;朱褒也不再受蜀汉的指挥而在郡发动叛变。只有永昌郡‘大姓’吕凯‘与府丞蜀郡王伉,帅吏民闭境拒(雍)凯,仍然拥护蜀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龙颜碑》的时代背景、氏身世及碑的思想倾向,进行了分析推论。  相似文献   
4.
两爨碑是研究爨文化的重要依据,但两碑文字异体繁杂,别体难辨,专家学者的考释多有出入。对这些出入的文字进行考证,可以使释文更接近于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能更真实地再现爨氏统治南中时代的历史,这对今天研究爨文化无疑是一种推动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对比和列举实证的研究方式,以清代碑学审美理论为依据,对《王建之墓志》与《爨宝子碑》的起源、社会历史背景、刻石工艺、书体风貌以及结体点画等艺术特点展开了综合比较分析,并尝试论述了魏晋碑刻中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清代碑学审美理论和书法艺术实践的审美意趣分析,以挖掘魏晋碑刻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爨文丛刻》最早指代的是《爨文丛刻甲编》,后来泛指《爨文丛刻甲编》和《增订〈爨文丛刻〉》两部书。《爨文丛刻》的主体是彝文经书,这些经书来源比较复杂,在其选择的过程中,反映出了《爨文丛刻甲编》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是求大、求多,看重语言学价值。到《增订〈爨文丛刻〉》,则体现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追求更深更广的学术价值,使其成为一部真正的巨著而大大提升了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魏国大将爨襄因功封于安邑,即今夏县爨村。因嫌爨字笔画繁多,简化为“全”;晋末爨氏迁云南,爨又简化为“劝”“寸”;唐代爨人赴长安献艺,后人又改“爨演”为“串演”;明初安邑爨村人迁京郊,立村曰“爨里安口”,为简化改称“川底下”。总之,随着河东爨氏(包括爨姓、爨人、爨村人)的迁徙,“爨”字先后有了“全”“劝”“寸”“串”“川”等各种简化的写法。  相似文献   
8.
王耕 《收藏界》2013,(4):76-80
看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纪录片《爨碑惊奇录》,让人惊奇地发现,节目编创人员对楷书演化观之解释,确实令人感觉到"惊奇",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看上去确实有些离谱。片中说:《爨宝子碑》是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  相似文献   
9.
以大量原始的彝族文献和鲜活的现实民俗为养料,以彝族和其他民族关系流变史为主线,通过条分缕析的历史勾勒和整体的理性关照,探寻彝族传统道德在原始社会时期、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南诏时期、元明清时期发展轨迹,挖掘彝族传统道德现代转型所需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学子》2012,(8):F0003-F0003
王怀中,男,1962年4B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现主要任教小学语文。曾在学校做专职习字教师。中学时,爱上书法篆刻。书法早期学习柳公权楷书,颜真卿楷书与行书,如,临摹《玄秘塔碑》《麻姑仙坛记》《争座位稿》;再学习隶书、篆书,如,临摹《石门颂》《石鼓文》;后又学习《爨龙颜碑》《爨宝子碑》。学书法的同时学习篆刻、木刻。篆刻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