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影响学、传播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及其在当代中国广受欢迎的革命成长小说《牛虻》。先后论及《牛虻》中文本的翻译与传播,作者与中国的因缘与交往,以及对小说人物和核心意象,即“牛虻”的原型解构。这无疑为红色经典的重新解读提供了一种合乎时代精神的途径与视角。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科学教育中存在着迷信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重结论轻根据,重肯定轻质疑,化多元为一元,视猜测为真理。导致学生偶像重重、思维僵化、不善追问、缺乏创新能力,这与长期以来哲学与科学教育未能有机融合有关。时代呼唤科学与哲学的重新结盟,充分发挥哲学对科学前提和结论的批判、质疑功能。要充分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广泛吸收科学哲学的优秀成果,凸显和改进认识论,形成科学友好型哲学,在各科学专业中开设这样的课程,或在科学课程中融入这样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还记得,我当年听活的顺从了我的语文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在我初中的那个暑假,读了她向我推荐的《牛虻》,而不是《母亲》或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今我都佩服她的品位与选择。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3,(10):F0002-F0002
牛虻》是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的作品。小说描述了意大利人民在反抗奥地利入侵以及为统一祖国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斗争故事,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牛虻。主人公具有突出的优点,但同样具有突出的缺点。小说自始至终都以主人公牛虻矢志不渝的革命追求,不可调和的仇恨,  相似文献   
5.
大学之未来: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发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必要的“乌托邦”,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发扬主要表现在:学术自由的价值坚守是大学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大学对社会世界和学术世界的承诺;大学人是建造自己生存的精神意义的群体,大学人牛虻精神的勃发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大学师生相互砥砺不仅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营造的良好氛围更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大学精神的重建和发扬也应该体现在大学校长的超凡魅力的展现.  相似文献   
6.
牛虻》中的蒙太尼里作为一个资质优异的人,一次次地背弃了人性,放弃了爱情,杀死了儿子,而终至于自我毁灭。所有这一切,正是由于宗教的诱惑。  相似文献   
7.
小说翻译中的改写与人物变形——《牛虻》译本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即改写,在特定时期意识形态及诗学的影响下,小说翻译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也许会有别于原作中的呈现,即人物变形。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要求文艺服务于政治。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操纵下,1953年出版的李俍民的《牛虻》中译本经过译者、编辑部、各种评论等一系列的改写,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偏离原文,迎合了当时政治宣传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老实说,我原先对牛虻是没有什么好感的。幼时在河汉里游泳,我最怕的莫过于牛虻了,幸也叮人可疼了,防不胜防,一针见血。所以,当初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见保尔·柯察金很敬佩牛虻这个人物,心里不免有点嘀咕:干吗要取这个名呢?这样的人物有什么好!还说是英雄惜英雄哩。  相似文献   
9.
徐浩渊第一次痛苦的阅读经历是小学六年级是看《牛虻》,1961年。 她假装生病,逃过了体育课,躲进教室里。“那本书是竖排的,怕串行,就拿个尺子比着看。”今年60岁的徐浩渊回忆。一个人感动得眼泪滴答,又怕被人发现,她只能蜷缩着背,用头顶住了书桌盖。  相似文献   
10.
构建教师个人教育哲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需要教育哲学的引导,教育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对教育实践起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教师在复杂的教育决策和教育生活中作出恰当的选择和行动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它还可以帮助一个教师理解学生、课程、管理以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增进教师的理性,明白自己所实践的对象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促使教师成为更加有效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本研究采用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从主、客两方面对教师如何构建个人的教育哲学作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思考和探讨,并相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